首页 > 数码科技 > 罐头食品的历史起源_罐头是谁发明的

罐头食品的历史起源_罐头是谁发明的

栏目:数码科技

作者:B姐

热度:0

时间:2024-02-28 10:02:53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了延长食物的保藏期,千百年来人类想出过许许多多的办法,如烟熏、日晒、盐腌等。

而罐藏技术,是最年轻的。

罐藏技术的发明者是法国人Nichols Apppert。

1795年,法国 *** 出于战争的需要重金悬赏供军用食品保藏的方法。

Nichols Apppert于1804年研究获得成功。

他的保藏方法是将肉和黄豆装入坛子中,再轻轻塞上软木塞(保证气体能自由进入坛子)置于热水浴中加热,至坛内食品沸腾30-60 min,取出趁热将软塞塞紧,并涂蜡密封。

Nichols Apppert于1809年向当时的拿破仑轮 *** 提出的自己的发明并获得一万二千法郎的奖金。

1810年,Nichols Apppert撰写并出版了《动物和植物的永久保存法》一书,书中提出了罐藏的基本方法—排气、密封和杀菌。

接着1810年英国的杜兰德(Peter Durand)发明了镀锡薄板金属罐,使罐头食品得以投入手工生产。

1812年,Nichols Apppert正式开设了一家罐头厂,命名为“阿培尔之家”,这是世界上第一家罐头厂。

1864年,Louis Paster最早阐明了食品变败的真正原因是由于微生物的作用,从而解释了罐藏的机理。

1873年,Louis Paster提出了加热杀菌理论。

此后,罐头食品不断发展与完善,逐渐步入现代食品工业加工中 。

为什么叫罐头?

拿破仑的天才之一是很懂战术,包括怎样供给军队。他认识到一大群人对国内来讲是一种过度的供给负担,所以,他把他的军队分成若干小单元,让他们在运动中自己取得食物。当需要打仗时,这些小单元会重新组合,与敌人交战。

而当1800年拿破仑穿越意大利北部,在Marengo战役中遇到奥地利军队时,这个系统的缺点变得非常明显。当奥地利人得知法军分散着横穿意大利国境时,他们在拿破仑能够集合他的军队之前发起了攻击。当粮草集结运抵,并驱走奥地利人之后,眼前的灾难才得以消除。由此,拿破仑学到了重要的一课:以后出战,食物一定要跟随他的军队。

在拿破仑复兴法国的计划中包括政府对法国工业的资助。政府对富于创意的发明给予奖励。一个叫Nicholas Appert的酿酒商很关注食品的保藏问题。他把水果、蔬菜、汤、炖菜放在厚壁瓶里,用水煮沸一长段时间。然后用软木塞密封瓶子,防止瓶子不注意地敞开在货柜上。到1805年,Appert已经建起了一个罐头工厂,生意十分兴隆。

在工业部的鼓励下,Appert公布了一些他的技术方法,又提供样品罐头给政府试验。海军报告了优异的试验结果,Appert也因他的发明被授予了12000法郎的奖金。

1810年时,拿破仑便召集了200000人,携带了许多装满食物的罐头,长途行军去和俄国交战。

发明罐头的故事

1795年的一天,巴黎街头贴出一张布告,大意是悬赏征求食品贮藏法,要求在任何的气候条件下,在任何地方都能长期贮存而不腐败,还要保持味道新鲜。对于发明者,政府将以12000法郎作为奖金。

发现食品长期贮藏法,完全是出于法国政府的军事需要。

1789年法国大革命后不久,大资产阶段在法国掌权,巴黎王党阴谋重新夺回政权,而拿破仑·波拿巴在镇压王党判乱分子方面立下了汗马功劳。

1795年,拿破仑被任命为法国“内防部”副司令,拿破仑是个雄心勃勃的人,他要凭借军事力量登上法国最高统治者的宝座,要用武力四处去征伐,就必须解决军队食物供给问题,因为后勤部队被许多锅灶、粮食、燃料等杂物所拖累,行动迟缓,时常跟不上战斗部队,再加上战斗激烈时,根本不允许士兵们烧火做饭,所以军队急需一种方便快捷的食品,而且便于携带,经久不坏,保持原味。

当时的12000法郎,是个数额巨大的一笔钱,很有吸引力,于是很多人纷纷进行试验和研究。在这些研究者中,有一位叫阿贝尔的巴黎人,是个多年从事糕点制作的商人,具有丰富的食品加工知识和经验,不精通葡萄酒、威士忌的酿造技术。他在长期的实践中认识到,食品放在陶器罐和玻璃羡瓶里便于保存,尤其是放在玻璃瓶中便于携带,因此贮藏食品应选择陶器罐和玻璃瓶作为贮存容器。其次空气便容易腐坏,如把咸菜放进罐子里,最先发生霉变的,就是与空气接触最多的最上面一层,咸菜放时间长了,是从上往下坏。这说明食品要想长期保存,就必须与空气完全隔绝。阿贝尔缕清了思路,便开始试验。便是空气是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的,所以他无法把食品与空气完全隔开,瓶中的空气只是多与少的问题,一点没有却办不到,所以他费了很大劲,还是没有取得成功。

1804年夏的一天,阿贝尔准备制作糕点,他把一些果汁煮沸,然后放进罐子里冷却,为了防止爬进虫子或落进灰尘,他用软木塞将罐子塞严。但当他要揉制糕点时,伙计告诉他说,库房里的面粉没有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阿贝尔无可奈何地邑口气,他只得解下围裙。

当时,巴黎市场上缺这种适合做糕点的面粉,等了一个金月,终于买到了面粉,阿贝尔重新操起了制作糕点的手艺。他想,放在罐里的果汁肯定坏了,他准备将果汁倒掉。可是罐头的软木塞塞得很紧,用手根本拨不下来,他找来一把马子,把软木塞撬出来,这时一股果香味冒了出来,他简直不敢相信,放了这么长时间,果汁一定是臭不可闻了,但它偏偏却没有坏!这真是奇迹。

阿贝尔灵机一动,他想,这种方法可以用来保护食品。于是他找来一些肉,装进瓶子里,在蒸锅里蒸了两个小时,取出瓶子后,乘热将瓶子用软木塞塞紧,然后他又用蜡把瓶口密封严实。他把瓶子放到一边,每天看看有无特殊变化,经过两个月,他把瓶塞打开后,里面的肉好好的,尝尝也没变味,他乐得合不拢嘴,终于成功啦!

阿贝尔向政府报告了他的“密封容器贮藏食品新技术”,这时已经称帝的拿破仑听到这个消息很高兴,下令按照阿贝尔提供的工艺制成一批密封玻璃瓶装食品,让海军带到海上去经受潮湿和酷暑的考验。几个月后,一份由海军司令签署的鉴定报告送到了拿破仑的手里。报告说:“经过3个月后,加肉或未加肉的豆角和青菜依然保持鲜度和鲜菜的美味。” 1809年,阿贝尔终于得到了那笔12000法郎的赏金,他继续进行瓶装罐头的改良研究,他建起了一个罐头食品厂,生产70多种罐头产品。 没有不透风的墙,阿贝尔的食品保藏方法很快传到欧洲各国,各国纷纷生产罐头食品。

玻璃罐头有个问题,它容易破碎,能否用一种更好的材料来取代玻璃瓶的问题就摆在了人们面前。英国有位罐头商延缓得·杜兰德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一天,他在喝茶时,眼睛盯在茶叶罐上,使他豁然开窍。英国人饮用的茶叶都是从中国运来的,最初是用木箱或竹筒装,后来又用锡缸装。

19世纪初,人们发明了在铁皮上镀一层锡的马口铁后,便改用马口铁罐装茶叶了,这样即轻便,又不易碰坏。杜兰德马上想到用马口铁罐代替玻璃瓶来制作罐头。他跑到工场里试验,把仪器装进马口铁罐,经过高温加热,乘热用焊锡把罐口焊好,这样就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只铁皮罐头。

1823年,杜兰德在英国申请了发明专利,建起世界上第一个马口铁罐头厂,但这种罐头是完全用手工生产的,成本很高,产量很低。直到1847年,专门压制罐头的机器用于生产后,罐头食品的成本才降下来,从此以后便进行大批量生产了。

20世纪60年代以后,塑料工业迅猛发展,复合薄膜包装的“软罐头”又异军突起。在80年代后,美国又推出了一种“冷气罐头”和一种“热罐头”,真是要冷有冷,要热有热。日本还推出一种“活鱼罐头”,在“迷它水”中昏睡的活鱼在两三天内不会死。打开罐头,将鱼放进清水里,10分钟后鱼又从昏睡状态中苏醒过来,在水中悠哉游哉地漫游。岂不知,没几分钟它就要进油锅了

拿破仑与罐头

人们把经过加工的食物装入容器内,密封后杀死其容器内细菌便制成了罐头。罐头种类很多,有玻璃装的罐头,马口铁装的罐头,软包装的罐头等。这些罐头可将肉类,蛋类,水果瓜菜等食物制成各种食品罐头,那品种繁多,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起初,罐头是由法国一位厨师阿培尔发明的,当时他看到人们每次吃不完食物因保存不当而变质,浪费不少的食品和经济的损失,于是他反复实验和 探索 ,终于发现在加热后的密封食品,可以长期保存而不变质的秘密。实际上是无菌操作技术在西方食品中的应用。这种方法保存食品不变质。解决了军队在前方作战,能有充足的食品供应,1795年阿培尔曾受到拿破伦的奖励1万2千法朗。后来经过半个世纪人们再次改进,成了巴斯德灭菌法的先驱,就成现在品种多样的罐头了。

果品罐头如何发展的?

大家对罐头都不陌生吧?它是一种包装食物的方式,很常见,目前市面上有很多种类的罐头,常让人目不暇接,罐头可以是灌装食物,如午餐肉、牛肉等,也可以是罐装饮料,如罐头汽水、咖啡、果汁、炼乳等。

那么罐头起源自何年何处呢?它又有怎样的故事?为啥咱们国内对罐头没有任何热爱?是不是对这些问题好奇?这些知识和历史比较冷门,请大家跟随我的文章一起来看看。

说起罐头的起源,就不得不提一个人,那就是世界军事史上著名的天才指挥官——拿破仑·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1769-1821),以及他那12000法郎的高额奖金。

18世纪末,随着法军在欧洲、亚洲和非洲等地与各个敌人交战,带领军队多次出征的拿破仑越来越被军队的补给问题所困扰,其筹集到的食品在运到前线的路上经常大量腐烂变质,不能按时按量分发到士兵手里。一般的统帅遇到这种事,都是强压着士兵苦苦忍受,因为当时世界上还没有现代这么发达的食品加工和保存技术,食品运输过程中还受落后的交通工具和糟糕道路的影响,行进缓慢。所以当时几乎所有军队对食物的第一要求,不是营养、不是口味、不是口感,而是耐储存。

即使到了18世纪末,欧洲士兵所食用的食物与几个世纪前相比没多少差别,还是面包、饼干和咸肉等老一套,鲜肉、黄油虽然有,但是军队一旦在外行军作战,这些较为可口、处理复杂的食物就会神奇地消失在军需官们的清单上,士兵们很多时候只能靠面包、饼干和咸肉为生。从现存的资料来看,法军在野外作战时的口粮品种很少,从法国在海尔布隆市榨取的粮草清单来看,法军士兵和牲口的口粮品种仅为85000份面包、11吨盐、6000袋燕麦、2840升酒和几千普洱市的干草。

这些食物种类和营养并不出众,虽然士兵们咬咬牙也能吃掉,但对士兵们的精力和士气却没有多少增加,有鉴于此,非常重视食物补给和存储问题,曾直言部队是靠胃行军的拿破仑决心改变这种情况。拿破仑在1800年向社会各界人士发放了一则告示,悬赏12000法郎巨款征求一项可以长久保存食物不变质,又不过于降低食物本身营养、口感和味道的食品长期保鲜技术或装备。拿破仑的巨款悬赏点燃了法国发明家们的热情,为了那高达1.2万法郎的奖赏,许多法国人都投入到了食品长期保鲜技术的发明当中,但是一连数年,发明家们都没有搞出让人满意的食品保鲜新技术。最后等到1804年时,一位名叫尼古拉·阿佩尔(Nicolas Appert,1749-1841)的食品商才成功研制出了一种较为靠谱的新式食品保鲜技术,后来他成功领取了拿破仑的奖赏,并用奖金开设了世界上第一家罐头加工厂,不断为军队提供食物。

尼古拉·阿佩尔早年做过的工作很多,有过制造酸菜、压榨果浆、酿造酒水等相关的工作经验,他发现同样一种食品处在不同环境里的腐败程度很不一样,他虽然还没有认识到食物腐败是细菌在作怪,但却偶然发现了如果将一些食物适当加热,然后放到干净的罐子里,那么这些食物常常可以保存多天,他从这上面找到了灵感和启发。之后经过总结研究和反复实验,尼古拉·阿佩尔便发明出了世界上第一个罐头。尼古拉·阿佩尔是这样制造罐头的,他事先准备好一个干净的玻璃广口瓶,然后将一些食物,如猪肉、牛肉和鸡肉等进行分解加工,再将清理好的食物放入沸水中烹煮30~60分钟,并在这过程中添加一些盐和香辛料,然后将烹煮过的食物和汤汁放入广口瓶内,并趁热塞入软木塞封口,最后再在软木塞和瓶口的接触位置用线加固和涂上蜂蜡密封。

虽然尼古拉·阿佩尔这种制造罐头的方法看起来很原始,但这确实很有效,这种技术可以较长时间保藏食品,使其不快速腐烂变质,是现代罐头的雏形。不过最早期罐头还不是一种完美的军用食品,问题不光出在口感和口味上,也和技术有直接关系。因为在生产过程中,早期罐头根本无法做到完全无菌处理,所以其保质期并没有现代罐头那么长久。而且玻璃质地的广口瓶非常脆弱,不利于运输。软木塞也无法完全做到隔绝空气,无法完全阻止外界空气中的湿气、细菌等危害罐内的食物。玻璃质地的罐子更是无法防止阳光照射食物,光线会使得罐头食品变质、损失营养成分,因此罐头问世后并没有很快流行开来。而因为尼古拉·阿佩尔的玻璃罐头存在种种问题,一些发明家们开始对早期罐头技术进行再次发展,这一次是英国人走在了罐头技术发展的前列。

1810年,英国商人彼得 杜兰德(Peter Durand)研制出了用马口铁制成的铁皮罐头(俗称马口铁罐头,或是镀锡铁皮罐头),并取得了相关专利,成了如今几乎所有铁皮罐头的直系始祖。

罐头食品是怎么出现的?

果实经预处理后装罐、加注一定浓度的糖液,经密封而制成的水果加工制品。要求达到商业无菌和具有一定的真空度。根据果品罐头的糖度、果实形态和罐内果实种类的不同,可把它分为糖水水果罐头、糖浆水果罐头、果酱罐头、果汁罐头、果泥罐头、果冻罐头、双色或什锦水果罐头等7类。一般而言,果品罐头是指糖水水果罐头一类。

发展概况

罐头食品是由法国人阿培尔(N.Ap-pert)发明的。他于1810年发表专著《密封容器贮藏食品之法》,提出了食品保藏法,即沸水煮法,指出经严密密封于瓶内的各种食品均能长期保存,用来罐藏的主要食品有肉类、蔬菜、果品等,曾被誉为阿培尔技艺。

1864年,法国人巴斯德(Louis Pasteur)发现了微生物后,确认引起一切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结果。

1874年发明了从外界通入蒸汽并配有控制设施的高压杀菌锅,从而缩短了杀菌时间和提高了操作的安全性,罐藏技术得到了普遍推广。

1920~1923年比奇洛(Bigelow)和鲍尔(C.O.Ball),根据微生物耐热性和罐头容器及罐内食品的传热特性等资料,提出了用数学方法来确定罐头食品合理杀菌的温度和时间之间的关系,1948年斯顿博(Stambo)进一步提出了罐头食品杀菌理论基础的F值,从而罐藏工艺才逐步趋于完善。

中国的罐头工业始于1906年,由华侨投资的上海泰丰食品公司是中国的第一家罐头加工厂。此后,在上海、宁波及其他各省也建起了一些罐头厂和空罐厂,最高年产量仅7000余吨。

1949年,中国罐头年产量已下降到只有484吨,以后随着经济的恢复,罐头产量稳步增长,到1952年产量上升到1.3万吨,其后,并新建和扩建了一批罐头工业骨干厂,至1959年总产量上升到15.96万吨。随着罐头出口趋向的改变,对进行了原料基地建设、罐藏品种的选育、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并制定了主要罐头的质量标准、工艺操作要点、检测方法和工厂卫生管理制度等,从而使中国的罐头工业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到1986年中国罐头总产量已达164.1万吨,其中水果罐头约占40~45%,居首位。

20世纪80年代世界罐头总产量在4000万吨左右,其中美国的产量约占1/2,其他的主要生产国有苏联、日本、英国、法国等。国外的主要水果罐头有菠萝、桃、西洋梨和苹果等。中国以菠萝、柑橘、桃子、苹果等为主,特产水果罐头有杨梅、枇杷、荔枝、龙眼、猕猴桃、金橘、山楂等。

果品罐藏原理

果品罐头排除了罐内的部分空气,并将罐头加以密封,然后杀死盛装于罐头容器内的果品及其汤汁中的有害微生物而达到“商业无菌”,并利用罐藏容器的密封性能,使外界的微生物无法再进入罐内感染而得以长期保存。通常采用热力杀菌的方法。(见果品加工)。果品原料由于含有较丰富的有机酸,其pH值常在4.5以下,属于酸性食品,在这种低pH值的条件下,微生物的抗热性大大减弱,因此,果品罐头大都采用沸水或沸点以下的杀菌温度,就能将引起果品罐头败坏的微生物杀死。

果品罐头加工过程

加工过程因水果种类、品种、产品类型和产品规格的不同而差异较大,但这种差异主要是在果品装罐前的原料预处理过程中,而装罐后的加工过程则大同小异。其主要的工艺流程如下:

原料的选择与分级

不同的果品罐头对原料有特定的要求,因而使某些水果形成特定的罐藏专用品种(见罐藏用种)。为保证果品罐头的质量和便于加工操作、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原料的耗用,对原料须进行分级。分级方法有大小分级和品质分级两种。大小分级一般按果实最大横径每隔5~10毫米分为一级。樱桃、杨梅、荔枝、龙眼、草莓、枇杷、李子等小型果,一般用目测分为大、中、小三级或大小两级。品质分级则按果实色泽、成熟度、形态、风味等差异而分为不同的品质等级。果实分级加工,对保证罐头质量有重要的影响。

洗涤或热烫

果实加工前的洗涤,要求除去果实表面的尘土、泥沙、部分微生物和残留的农药。洗涤方法,一般先行浸泡,然后用流水或喷水洗涤干净。喷过农药的水果应先用0.1~1.0%的稀盐酸溶液浸泡,再用清水洗净。杨梅、草莓等不带外皮而质地较柔软的小型果,应小批量淘洗,或在水槽内通入压缩空气翻洗。某些果实为了有利于剥皮而采用热烫,如橘子常用95~100℃热水烫45~60秒钟;枇杷用85~90℃热烫5~15秒钟。

去皮去核

果实去皮可改进制品的色泽、风味和品质。去皮的方法,应根据果实种类、成熟度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方法。常用的去皮方法有手工、机械和化学去皮法3种。机械去皮法一般采用去皮机,如菠萝、苹果、梨等。化学去皮法通常用氢氧化钠的热溶液去皮,如桃、杏、李、猕猴桃等。有些成熟度较高的桃子可采用蒸汽喷射热力去皮法。不论采用哪一种去皮法,以除尽外皮,保持果实外表光洁为原则,防止去皮太厚而增加原料的损耗。多数水果去皮后会迅速发生酶促褐变,因此去皮后的果实应立即浸于稀酸、稀食盐水或酸、盐混合液中护色。需去核或去果心的品种可用去核去心机或手工去除果核或果心。碱液去皮的浓度和时间,应根据水果的种类、品种、成熟度及碱液温度而有所不同。需预煮的品种,在去皮去核后应迅速在沸水中煮透,快速冷却,以达到钝化酶的活性和排除果肉组织中的空气,并尽量缩短去皮至装罐密封杀菌的时间。

切分和修整

根据原料的种类、大小和制品的规格要求,对大型水果须切片或切块。菠萝一般有切成环形圆片、扇形或碎片;桃子、苹果和梨等可切半或四开。果实切分后应将果块上的斑疤、核尖、伤烂、变色和毛边等部分修除干净。菠萝和苹果等果肉组织内含有较多的空气,能导致产品的变色、金属罐壁的腐蚀和降低罐头的真空度等,所以必须采取真空脱气处理来防止。

装罐

包括装入果实和加注糖液两部分。将修整后符合装罐要求的果实或果块,根据大小、形状、色泽的不同而分别装罐,要求同一罐内的果实色泽、大小、形状均匀一致。每罐装入的果实重量,应按产品规格而准确称量,保证数量稳定。然后加注糖液,加入糖液量一般控制在较规定净重略高,以免罐头净重不足,但必须留有6~8毫米的顶隙(即罐头内容物表面到盖底之间的距离)。加注糖液的浓度,可根据装罐前水果本身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每罐装入的果肉重量、产品的净重、要求开罐时糖液的浓度及每罐实际加入的糖液量来计算。

排气和密封

装罐后的罐头都要进行排气,然后迅速密封。排气方法有加热排气法和真空排气法两种。前者在装罐后通过排气箱加热,使罐头中心温度达到规定要求时,立即取出密封;后者通过真空封罐机抽气封罐同时进行。真空封罐机的真空度一般控制在300~500毫米汞柱之间,依密封时罐头的温度、罐型大小及何种产品而定。密封采用的封罐机有半自动、全自动和真空自动封罐机等几种。封好的罐头卷边必须符合规定的尺寸规格,表面平整光滑,不得有缺口、起筋、快口和皱纹等缺陷,否则密封性就达不到要求。

杀菌和冷却

果品罐头属酸性食品,其杀菌条件(即杀菌温度和杀菌时间),应根据产品种类、罐头内容物的pH值高低、罐头大小、包装容器的导热性能、果块在罐内排列紧密程度、罐内有无汤汁及工艺过程的卫生条件等而不同。杀菌方法有水浴加热和蒸汽加热杀菌法两种,以水浴加热较蒸汽加热传热均匀迅速,故应用较多。杀菌设备以采用转动式常压连续杀菌冷却机为好。杀菌强度以达到杀死罐内微生物,并使果肉适当煮熟,改善组织状态和风味即可,过度的加热杀菌有损于果品的品质,因此,在保证罐头的安全贮藏前提下,应最大限度地降低杀菌温度和缩短杀菌时间。罐头杀菌后,必须及时迅速地冷却,以减少罐头继续受热而影响质量。冷却的方法可将罐头直接浸入流动的冷水中,也可淋冷水冷却。冷却水应保持清洁卫生。一般冷却到罐头均匀后,罐内温度在37~40℃为宜。玻璃罐冷却应采用80℃、60℃、40℃分段冷却,防止骤冷而导致爆裂。冷却后应及时擦去罐外的水滴,让罐头的微温使罐头表面的水分蒸发干燥。然后入库保验,保验库温度在35~37℃,一个星期后,经打检、取样检验合格后,贴上商标和包装成件,即为成品。

玻璃,陶瓷,易拉罐,罐头,塑料(塑料袋和塑料瓶子与塑料制品)分别都是谁或哪些国家的发明?

18世纪末,拿破仑率领的法国军队远征意大利、埃及和叙利亚,由于供给线过长,许多食品在运输途中就腐烂变质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法国政府于1795年悬赏12000法郎,征求长期保存食品的方法。看到公告,许多人马上开始研究和试验。在研究者中,出现了一个名叫尼古拉 阿佩尔的巴黎人。

阿佩尔是一个多年从事蜜饯食品加工的商人,具有丰富的食品加工知识和经验。看到公告,他立即开始了自己的试验行动。阿佩尔根据自己的实践知道,放在玻璃瓶里的食品易于保存,而且保存食品时,应当尽量隔绝空气。阿佩尔按这样的思路进行试验,但由于条件限制,始终无法将食品与空气隔绝开来。

1804年初夏的一天,阿佩尔因面粉紧缺无法制点心,便将已煮沸的果汁放入瓶中,加软木塞后放置了起来。没想到面粉到货竟在一个月后。当阿佩尔沮丧地打开果汁瓶时,他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居然没有闻到预料中的馊味,而是有一股果香冒了出来,原来,果汁没有变坏。就这样,他进一步发明了“密封容器贮藏食品新技术”。

罐头是谁发明的?

LZ您好

最古老的玻璃是4000年前古埃及人。

但我国大约在西周时(2500多年前)独立制造了玻璃。不过种种原因玻璃并未在我国大范围应用(仅用于器皿等)。

陶瓷是我国发明的,最早的陶瓷出现在商朝。顺便陶瓷的英文单词就是中国的英文单词。

易拉罐发明于1959,是美国人艾马尔.克林安.弗雷兹发明的

罐头发明于1804,是法国人尼古拉.阿佩尔

塑料(人工合成)的专利属于美籍比利时人贝克兰,但在他以前50多年的19世纪中叶,摄影师亚历山大.帕克斯就发现了塑料

塑料袋专利属于1902年的马克思.舒施尼(奥地利)

塑料瓶有好几十种呢,装洗发液的,装饮料的材质不一呢。这个专利讲不完了

黄桃罐头什么开始有的

被誉为“罐头之父”的尼古拉·阿培尔,揭开了科技史上食品保

鲜新的一页。

阿培尔1750年出生于法国玛恩河畔的夏龙镇,从小没有受过

正规的教育,在一家糖果铺当学徒。

18世纪末19世纪初,正是拿破仑攻城掠地,锐不可挡之时,

然而令拿破仑最为头痛的,就是军队食品的供应问题。由于远途兴师

动众,加上天气炎热,食品很快就会变质,加上士兵水土不服,因此,

部队的战斗力大大受挫,拿破仑不得不下令寻求食品保鲜办法。

就在拿破仑为食品问题烦恼的时候,食品工人出身的阿培尔发现,

密封在容器中的食品,只要经过适当加热,便可长期保管而不坏。阿

培尔由此受到启发。他从1795年开始,历经10年研究,将洗净

的食品放于瓶中塞上软木塞密封,分别在沸水中加热30-60分钟

后,再在另一沸水池中作更长时间的加热,这就是密封高压灭菌保鲜

——食品罐装技术。

1806年,阿培尔的第一批罐头食品送上了拿破仑远征军的战

舰,从此,前方将士获得了可靠的保鲜食品。阿培尔也发表了食品保

鲜论文,并于1809年获得了奖赏。

由于阿培尔在罐装技术上开了先河,人类解决了生存的一大难题。

从此,各种密封高压保鲜食品源源诞生,并且成为当今食品市场的主

流。

21世纪以后。

在中国,应该是上世纪90年代才似曾吃到过黄桃,之前常见的都是白色瓤的水蜜桃,黄桃并不多见。

21世纪以后在超市也能看到从希腊、西班牙进口的黄桃罐头。

罐头是1810年由英国人彼得杜兰德发明的,而开罐器则在1858于美国获得专利。

罐头食品的历史起源_罐头是谁发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