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码科技 > 殁是什么意思_殁在古代的意思

殁是什么意思_殁在古代的意思

栏目:数码科技

作者:B姐

热度:0

时间:2024-02-28 10:07:23

“殁”是一个汉字,通常表示“死亡”或“去世”的意思。它有些许古色古香的感觉,比较少在现代口语和书面语中使用,但在一些文学作品或古代经典中经常出现。例如:

“殁而无悔,不亦美乎?”出自《论语·卫灵公》一章,表示宁愿死而无悔,也比活着后悔要好。

“悲壮士之殁,不朽者之名。”出自《庄子·逍遥游》一章,表示为了正义而死的人会成为不朽的英雄。

需要注意的是,“殁”是一个比较正式、书面的词语,平时口语和书面语中多用“死亡”、“去世”等词汇来表示。

请点击输入描述

殁一般用在哪些人

1. 文言文中殁与卒分别用于哪个年龄段的人去世

殁和卒没有具体年龄的划分。

卒:古代指大夫和官员死亡,后为死亡的通称。

殁:小孩夭折和病死的,称为殁。

扩展资料:

古代对死亡的称呼

古代的对于死的称呼是分等级的。比如皇帝死为“崩”或“驾崩。”诸侯死为“薨”。大夫死为“卒”。一般官员死为“逝”,士死称“不禄,”平民死称“死”。

按年龄,8至11岁死为“下殇。”12至15岁死为“中殇”。

16岁至19岁死为“上殇”。若男子已订婚,女子已许嫁则不为“殇”。青壮年死谓之“夭亡。”老年死谓之“寿终”。

按宗教,和尚死谓之“圆寂”,“云寂”。喇嘛死谓之“涅磐”。道士死谓之“羽化”。基督教徒死谓之“归主”。

2. 文言文二亲既殁,兄弟相顾当如形之于影.甚哉

原文:二亲既殁,兄弟相顾,当如形之与影,声之与响,爱先人之遗体,惜已身之分气,非兄弟何念哉?兄弟之际,异於他人,望深则易怨,地亲则易弭.譬犹居室,一穴则塞之,一隙则涂之,则无颓毁之虑;如雀鼠之不恤,风雨之不防,壁陷楹沦,无可救矣.仆妾之为雀鼠,妻子之为风雨,甚哉!译文:双亲已经去世,留下兄弟相对,应当既像形和影,又像声和响,爱护先人的遗体,顾惜自身的分气,除了兄弟还能挂念谁呢?兄弟之间,与他人可不一样,要求高就容易产生埋怨,而关系录就容易消除隔阂.譬如住的房屋,出现了一个漏洞就堵塞,出现了一条细缝就填补,那就不会有倒塌的危险;假如有了崔鼠也不忧虑,刮风下雨也不防御,那么就会墙崩柱摧,无从挽回了.仆妾比那雀鼠,妻子比那风雨,怕还更厉害些吧。

故于,卒于,殁于等是不是可以用来代替死亡二字

殁的使用对象一般是小孩夭折和病死或庶民死亡。

根据查询本地惠生活网得知,殁的使用对象一般是小孩夭折和病死或庶民死亡。殁的葬礼规格最为简陋,口含米,新衣一称。殁通“没”,表示死的意思,古人用沉没来比喻死亡,因此在上古时代,人去世常写成“没”。

古代森严的等级制度,不仅表现在朝堂之上,还表现在市井之中。人们生前不但有三六九等之分,而且死后还有崩薨卒死殁之别。古人对去世的称谓,最常见的莫过于崩、薨、卒、死、殁了。在《礼记曲礼》中有这样的记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为什么墓碑上写的是“殁”字?

1、仙逝

民间恭维用语:仙逝,是问候亲友家中死去亲人的关切用语。亲人已仙逝,请节哀保重身体。

所谓仙逝即去世,像仙人一样离开人间。是种委婉的说法。是对逝者的怀念和生者的慰问。

2、薨

薨(hōng),指成群的昆虫一起飞的声音;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3、卒

古代指大夫死亡,后为死亡的通称,病卒。生卒年月。

4、殁

“殁”表示死来源于“没”。古人用沉没比喻死亡,“没”是死的委婉说法,如:曹操《加枣祗子处中封爵并祀祗令》:“不幸早没。”后来易水旁为歹旁,亦作“殁”。

5、不禄

礼记》中讲,天子死叫“崩”,诸侯死叫”薨”,大夫死叫“卒” 士死叫“不禄”,庶人死叫“死” 。唐代礼制规定“凡丧,二品以上称毙,五品以上称卒,后六品于庶人称死。

6、圆寂

佛教用语。梵语的意译;音译作“般涅槃”或“涅槃”。谓诸德圆满、诸恶寂灭,以此为佛教修行理想的最终目的。故后称僧尼死为圆寂。

殁可用在哪些人身上

殁:死。也作“没”。——《新华字典》、《现代汉语字典》

“殁”和“终”、“卒”、“逝”、“殂”等词一样,是“死”的委婉说法,墓碑上的使用没有问题。

百度百科:

殁,mò 形声。从歹从殳。“歹”表示“割肉裂骨”,“殳”意为“击打”(殳为古代的一种击打兵器)。“歹”与“殳”联合起来表示“击打以致死”。本义:死于非命(未及寿终而死)。

“殁”表示死来源于“没”。古人用沉没比喻死亡,“没”是死的委婉说法,如:曹操《加枣祗子处中封爵并祀祗令》:“不幸早没。”后来易水旁为歹旁,亦作“殁”,如:《史记·秦始皇本纪》:“其身未殁,诸侯倍叛。”

百度百科“本义:死于非命(未及寿终而死)”,是错误分析词源的结果。

另,“未及寿终而死”的提法提示这种错误释义可能起源于对左传杜注的误读: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楚王其不没乎!”

杜预注:“不以寿终”。

杜注此处是根据语境对这句话的解释,并没有说“没”就是不以寿终的意思。

表死亡的同义字:

1、殁在殡葬中的区别:古代对身份和地位不同的人去世后,称呼也不同。《礼记·曲礼下》记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称不禄,庶人死称死。小孩夭折和病死的,称为殁。

2、薨殁,指王侯死亡。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 梁孝元 年少之时,每八月六日载诞之辰,常设斋讲;自 阮修容 薨殁之后,此事亦绝。”

“殁”用在小孩身上,小孩夭折和病死的,称为殁。

古代对身份和地位不同的人去世后,称呼也不同。小孩夭折和病死的,称为殁。薨殁,指王侯死亡。“殁”表示死来源于“没”。古人用沉没比喻死亡,“没”是死的委婉说法,后来易水旁为歹旁,亦作“殁”。

拼音:mò

注音:ㄇㄛˋ

部首:歹部

部外笔画:4画

总笔画:8画

五笔86:GQ

MC五笔98:GQWC

仓颉:MNHNE

郑码:ARQX

四角:17247

结构:左右

电码:2985

区位:7366

统一码:6B81

笔顺:一ノフ丶ノフフ丶

基本字义:死(亦作“没”):病殁。

相关组词:

病殁[bìng mò]

病死。

殁世[mò shì]

终生;终其一生。去世。

殁身[mò shēn]

杀身。终生。

湮殁[yān mò]

埋没。

陷殁[xiàn mò]

沦陷,失陷。

殁是什么意思_殁在古代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