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码科技 > 我国风筝中的绝品之最_宫廷风筝发源地

我国风筝中的绝品之最_宫廷风筝发源地

栏目:数码科技

作者:B姐

热度:0

时间:2024-02-28 10:11:04

D

北京风筝:又称宫廷风筝,被誉为我国风筝中的“绝品之最”。其原为专供朝廷命臣、达官贵人遣兴的玩物,艺人通常按要求制作,精细华贵,结构精巧,不惜工本,造型与装饰均较侈糜和繁缛。北京风筝以扎制燕子筝驰名,燕子筝有肥型、瘦型、雏燕和比翼燕之分,因其体型的差异,呈现出或壮硕或俏丽或稚气或连体等不同神态。其多为单层,代表作品为米字沙燕、筒式宫灯风筝等,比较知名的技艺流派有三个:即以造型粗放,色彩鲜明浓丽,装饰意味浓郁,并以黑沙燕而闻名的金忠福;以选材讲究,骨架坚固平整,画工精致,别具一格,并以“风筝哈”而著称的哈国梁和以造型规整,设色雅丽,图案活泼,精致细腻,并以“瘦沙燕”而称道的马晋本。

天津风筝:又称津门风筝,其大多为组装型,可以拆装折叠。色彩鲜艳,对比强烈,形体和纹路皆呈现杨柳青年画中富有象征意义的图案化,颇具民间艺术特色。天津风筝尤以“长青斋”扎彩铺魏元泰所扎制的“弦上飞”、“送饭儿”、“蒲子”、“天女散花”等最为有名。其作品清新、明快、绚丽,特别是代表作品“锣鼓燕”风筝,极适于放到几十米高处,衬以蓝天白云,仰望效果极佳,故1915年“锣鼓燕”风筝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得银质奖章,赢得了“风筝魏”美称。

潍坊风筝:相传先秦时,墨翟曾居鲁山(今山东潍坊一带)———“斫木为鹞,三年而成”。依此为据,2300年前风筝的雏形就问世于山东潍坊。潍坊风筝始于明代,到清代中叶已名闻遐迩。每到清明节前后潍坊就成为全国驰名的风筝交易市场。有诗曰:“风筝市在东城墙,购选游人来去忙,花样翻新招主顾,双双蝴蝶排成行。”足以反映当年潍坊风筝市场的火爆。潍坊风筝有文人风筝和艺人风筝之别。文人风筝多出自文人墨客之手,彩绘雅致,寓意深远;艺人风筝通常利用和吸收杨家埠木刻年画的特点,画工细腻,扎工精巧,造型优美,放飞高而平稳,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乡土气息。在每年一度的潍坊国际风筝节上,潍坊长串大龙风筝最为抢眼,蓝天白云之中,一条东方巨龙腾空放飞,昂首甩尾,双睛转动,龙口还绽出一朵朵彩花,那神态如长吼、似施威,遨游在太空,观者无不动情,无不雀跃欢呼。此风筝现已成为国内外收藏家争相购藏的热门佳品。

江西风筝:江西风筝以民间自制的瓦片风筝居多。所谓瓦片风筝,是用三根竹条扎成骨架,其中两根交叉在长方形纸上,另一根横置顶端呈弓形,下端加三根带状。其造价低,造型结构简单,设色粗犷明快,颇受爱好者的喜爱。江西放飞瓦片风筝已有600多年的悠久历史,其形象在景德镇烧制的元、明代青花瓷器上较为多见。

江苏风筝:江苏的风筝甚多,几乎遍布全省,而以南通和如皋的风筝名冠天下。南通风筝形制甚大,又因造型像一块板子,故称之为南通板鹞彩图风筝。其形状有正方形、长方形及多角形等。旧时人们在鹞子上装置哨口,嗡嗡之声震天动地。如今每逢清明前后,江海之滨,蓝天之下,大小不一的板鹞风筝比高竞翔赛哨,蔚为壮观。如皋风筝以小著称,其代表作品为燕、雁、鹰、蝴蝶、金鱼及美人等,无巧不具,尤其是一排九雁十三雁阵风筝名气最大。其结构精巧,布阵合理,独具特色。此外,在苏州、常熟、昆山、东台等地还盛行放飞一种载有葫芦的风筝。

四川风筝:又称为巴蜀风筝,其多以美人、仙佛、蜻蜓、鹰、雁、蝴蝶等为题材,并以大为贵;亦有形制较少的风筝,但常以三至五个串在一起,人们站在地面仰望天空,举目所见,满眼摇摇摆摆的风筝,如群羊摆尾,观者无不拍手称绝。

除以上清明前后放飞的各地特色风筝之外,还有秋天放飞的广东、福建、香港、台湾风筝和与内地尚有时差的少数民族风筝以及从中国风筝演变而成的外国风筝等等。

潍坊风筝节有什么由来?

我国共有四大风筝之都,分别为北京,天津,南通,潍坊。

四大风筝之都介绍:

1、北京风筝:

明、清以来,北京就是风筝的传统产地,以制作精巧而著称,制作一只风筝一般要经过十道工序。早些年,风筝是琉璃厂的特色之一,以传统风筝最具特色,在琉璃厂一代却已经难觅其踪。

北京风筝的代表作是沙燕风筝(又叫京燕风筝)。其代表人物有两家:一是出生于风筝十佳的金福忠兄妹,50年代中法合拍的彩色影片《风筝》中的精美风筝,就出自他们手中。另一家是名誉中外的“风筝哈”,

1983年在美国旧金山“国际风筝表演比赛大会”上获特别奖的瘦沙燕和串风筝,就是当时“风筝哈”的传人哈亦琦的作品。北京筝又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不少名家新手,在风筝的制作上各有千秋,有的擅长扎制巨型风筝,如长达90米、120节的巨龙;有的擅长扎制小巧玲珑的风筝,如仅几厘米的小掌燕等等。

2、天津风筝:

清末民初年间,天津的风筝作坊和风筝艺人数不胜数,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当时天津市面上出售的风筝画工普遍比较粗糙,骨架都是用纸捻来扎接,不能拆装折叠,存放十分不便。这时候,喜欢风筝的文人们借助于清末时期天津文化经济繁荣、手工业发达的有利条件,对民间风筝制作工艺进行了革新。

以朱竹轩为代表的几位天津文人对风筝进行了研究改进。改进之一是用丝线代替纸捻,这样风筝就显得美观漂亮了。第二个改进是用翎毛管衔接骨架,把风筝的身躯、翅膀、头连接起来,这样在不放飞时可以拆下来存放。第三个改进的办法就是风筝的头都是用模子扣的,很有立体感。

天津风筝为天津民间艺术珍品,与泥人张彩塑、杨柳青年画天津地毯合称“天津四艺”。已有百余年历史,以高级真丝、纯纸、上等毛竹为原料。以冷暖色对比为着色手法,做工精细.造型逼真,飞行平稳。还创制了平板式、弓子式、串式和袖珍式等200余种风筝,

曾在1914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金质奖章,被誉称“风筝魏”。继承魏元泰传统的天津工艺美术制作的“敦煌”牌风筝,1914年获国家百花奖风筝最高奖银杯奖。天津风筝品种众多,最大的长达百余米,最小的可装入信封。均为拆叠式,便于旅游携带,既可放飞晴空翱翔,又可摆在室内观赏。

3、南通风筝:

南通是中国四大风筝产地之一,南通风筝保存了古代“弦响碧空称风筝”的特点,以独特的音响效果著称,与北方的造型风筝分为南北两派。

南通风筝俗称“板鹞”,以平板六角或六角的变形“七连星”至“十九连星”居多,一般大小都在一米以上,最大的竖起有四、五米高,需卡车运载。“板鹞”上缀满哨口,大小不一,下部的特大哨口选用葫芦、毛竹、白果、龙眼、乒乓球等制成。

鹞面上并绘有神话传说等民间绘画,下部系两根几十米长的尾绳,一只精致的板鹞,便是珍贵的民间工艺品,当地群众家中都有珍藏,代代相传。大板鹞需多人拉放飞,升空后大中小哨口分别发出低中高音,五音和谐,悦耳动人,声及数里,婉似“空中交响乐”。据说哨口有30多种型号。

南通风筝(俗名鹞子)的特点为板子式、带音响,画品多彩,平面多姿,高大魁梧,集体放飞。

4、潍坊风筝

潍坊又称潍都,鸢都,制作风筝历史悠久,工艺精湛。用竹子扎制骨架,高档丝绢蒙面,手工绘画。工艺与美术的结合,体现了风筝的玩赏价值,随着国际风筝交流的逐渐频繁,风筝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在新形势下蓬勃发展,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品。

其种类有软翅类,硬翅类,龙头串式类板子类和立体桶子类等。它不仅被广泛用于放飞、比赛、娱乐,而且已经成为美化人们生活的时尚装饰品。风筝是潍坊的象征,每年的风筝节是潍坊以风筝拉动经济发展的一个活动。

潍坊风筝的特点为具有浓郁的地方生活气息和生动的气韵,扎制博采众家之长,特别在风筝的造型结构和绘画色彩上,把制作木版年画的工艺移植到风筝上,把国画的传统技法,运用到风筝的绘制上,形成了造型优美、扎工精细、色彩艳丽的独特风格,成为中国风筝的一个重要流派。

选材讲究、造型优美、扎糊精巧、形象生动、绘画艳丽、品种繁多、起飞灵活。在中国的风筝家族中,潍坊风筝历史悠久,题材丰富、广博。以其材料的奇特选用,设计的夸张变形,画工的年画技法,以及放飞的巧用力学原理,构成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独特神韵,蜚声古今中外。

扩展资料:

世界风筝之都介绍:

潍坊被各国推崇为“世界风筝之都”,国际风筝联合会的总部就设在潍坊风筝博物馆。潍坊也是中国的风筝之乡,制作历史悠久,属中国三大风筝派系之一,与京、津风筝齐名鼎立,享誉中外。潍坊风筝题材多样,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和民间生活气息。

潍坊是世界风筝的发源地,潍坊又称潍都,鸢都,制作风筝历史悠久,工艺精湛。潍坊风筝是山东潍坊传统手工艺珍品,民间传统节日文化习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现在世界上70%以上的风筝都是出口自潍坊。潍坊古称潍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传统手工业发达,文化积淀深厚。

潍水文化既是齐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有自己的特色,早在明清两代就以“二百支红炉、三千砸铜匠、九千绣花女、十万织布机”名扬天下,素有“南苏州北潍县”的美誉。

2006年5月,潍坊风筝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际风筝联合会”的会议总部也设定在了潍坊。

现在潍坊成为世界风筝文化交流的中心,被世界各国人民称为风筝的故乡。每年4月20日至25日举行的潍坊国际风筝节,都有来自世界各地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参赛。

百度百科-中国四大风筝产地

百度百科-潍坊风筝

由来:风筝节起源于中国的唐朝,公元713年,唐玄宗李隆基曾在山东蓬莱宫宜春院观看“八仙过海”风筝的放飞。宋代的《宣和风筝谱》有多处记载着帝王贵族玩赏风筝的情况。由于造纸述的出现,风筝改用纸糊,大大降低了费用,很快传入民间。

此后,随着国际交往,风筝流传到世界各地。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把风筝列为中华民族向欧洲传播的重大科学发明之一。恰如一位外国风筝专家所说的:“中国人民在两千年前就发明了风筝,这是举世公认的。风筝引起人类飞向天空的遐想,导致了世界上第一架真正飞机的发明。”

扩展资料:

风筝的故乡:

潍坊风筝的源头可以追溯到鲁国大思想家墨翟制作第一只“木鸢”,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但真正开始兴盛,走向民间却是在明代。到清朝中叶,潍坊开始出现专门从事风筝制作的民间艺人。

在潍县白浪河沿岸有很多风筝艺人扎制风筝,新颖好看,起飞高稳,远近闻名。年年有民间或官办的风筝赛会、连许多外地的风筝商贩和风筝艺人也慕名而来。这便是潍坊风筝比赛起源于潍坊市区白浪河大集的雏形。

潍坊是世界风筝的发源地,潍坊又称潍都,鸢都,制作风筝历史悠久,工艺精湛,是山东潍坊汉族传统手工艺珍品,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世界上70%以上的风筝都是出口自潍坊。

2006年5月,潍坊风筝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际风筝联合会”的会议总部也定在了潍坊。潍坊成为世界风筝文化交流的中心,被世界各国人民称为风筝的故乡。

百度百科-风筝节

百度百科-潍坊风筝节

我国风筝中的绝品之最_宫廷风筝发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