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码科技 > 谁说人只能活一辈子?_人只能活一次吗

谁说人只能活一辈子?_人只能活一次吗

栏目:数码科技

作者:B姐

热度:0

时间:2024-02-28 10:11:07

文/怡记

我们经常说,人生只有一次。

在这“一生”中,有的人为钱而活,有的人为自我实现而活,有的人为爱而活,有的人为信仰而活。或用力、或随意的,体验着属于自己的生活样式。

但是,人生真的只能有一次吗?

并非如此。

人生,其实可以重来,可以更新,可以有第二次。

那么,如何开启我们的二次人生呢?

摩西奶奶是一个家喻户晓的美国人。以前,她在农场里面工作,并生了十个孩子,被各种琐事占满,以为这就是一生。七十多岁时,她因为关节炎,放弃刺绣开始画画,80岁举行首次女画家个人画展。她的创作一发不可收拾,画作受到了人们的极大好评。她突破了年龄和教育的限制,发现了自己的潜力,用画笔创造了一个与截然不同的人生。她说:“你最愿意做的那件事,才是你的天赋所在。”不是吗?

著名的跳水运动员田亮,曾取得无数的奖牌。

2007年,他结束跳水生涯后,投入娱乐圈。在新的领域,他如同一个“丑小鸭”,从零开始,经历了无数失败,吃尽无数苦头,被无数人嘲笑讽刺。在执着努力下,他终于获得了成功。近年来,参加《爸爸去哪儿》,广受好评,代言无数,证明了他的实力。

类似的例子,不计其数。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你换多少份工作,而在于你找到了自己最愿意做的那件事,并为之疯狂。几十年从事同一个工作,也是值得尊敬的。但是,我们也可以勇敢尝试,找到自己的潜力所在,成为真正想要成为的自己。

“多重职业”也是拓展我们人生的一个方法。比如说你是一个会计,但同时你还可以是个作家、心理咨询师和时间管理的分享者。

通过选择新的事业,我们的人生将活出第二次、第三次……

好的关系,会重塑我们自身。建立一段亲密的关系,离开一段不良的关系,或修复损坏的关系,是我们开启二次人生的第二种方法。

在深刻而健康的亲密关系中,我们将获得极大的能量。

伊能静是一个例子,以前和哈林在一起,也许只是在表面上很幸福,但是现在的她,是真的幸福。

去年,46岁的伊能静与小她十岁的秦昊结婚。第一次穿正式的婚纱,第一次办婚宴,第一次邀请家人参加,第一次收到好友祝福。她说:“本以为此生不会有了”。和秦昊在一起,她很开心,找到一个合适并给你正能量的伴侣,将焕新你的人生。

我们不鼓励离婚,两个人即使相处不好,如果都有一颗改变自己的心,通过更新相处的方式,还是能够重获幸福的。但是一些不得已的离婚,有可能是获得二次人生的契机。对此,我想以张幼仪的例子说一句:“不要怕,一切都会更好的!”

张幼仪是徐志摩的发妻,之前她只是一个文化程度不高的女子,总是受到徐志摩的厌弃。甚至到了国外,徐志摩都不愿意看她一眼。

1920年,徐志摩收到张君劢的信,被迫把张幼仪接到他身边,张幼仪回忆说,自己船上下来,徐志摩是“那堆接船的人当中唯一露出不想到那儿表情的人。”此时的徐志摩深深地迷恋着林徽因,不久他就提出离婚,还要求已有身孕的张幼仪堕胎,张幼仪同意了离婚,留下了孩子。

张幼仪先去了法国巴黎投靠二哥张君劢处,后去了德国。在德国学习幼儿教育,她边工作边学习,学会了一口流利的德语,愈发自信,变得一无所惧。回国后,张幼仪去了东吴大学教德语,之后经营银行,并与其弟和徐志摩等人打造了云裳服装品牌,成了一代商界的女强人,得到了徐志摩的尊重。后来,她在香港与住在楼下的苏医生结婚,共同生活了二十年。

离婚,成了她开启二次人生的一个契机,成为了她人生中的一个重启键。

张承中在与Selina的离婚声明中,最后一句写道:我们现在开始Reset!

无论是结合,还是分别,或是更新相处方式,都有可能是我们第二次人生的开始。都是一个Reset!

日常的人生,有时就像游戏,各种元素排列组合,往复循环,让我们处于慢性应激中,难以逃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累积了非常多的负面情绪与情感,处于“慢性应激”的状态。

而旅行,则给我们提供了学习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生存状态的机会,让我们从日常生活中解脱出来,从负面情绪中抽离出来,与自己对话,对自己的人生进行重新思考。

带着这些答案和更新后的自我,回到日常生活中,就可以以一种新的姿态、新的心态,新的三观重启我们的人生。

人总是根据自己想象中的样子来做事、感觉和实践,你无法长期回避或超越这以画面,这就是自我意象的作用。自我意象是“我属于哪种人”的自我观念,它引导着我们做每一件事。

我们通过减肥、美容等,让我们的外观不一样,这有可能改变改变自我意象。除了外表上的变化,我们还可以在知识上更新自己,让自己的思维高度不一样,对自身的判断不一样,从而形成不一样的自我意象。

但是以上并不是百分之百奏效。在《心理控制术》一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人整容后整个人会发生很大的改变,那是因为他们的自我意象发生了变化,对“我是谁”的问题有了新的认识,活出了新生。但是仍有一部分的人,在整容后,还活在整容前的自我意象中,仍然按照以前那套模式生活。

事实上,我们更需要改变的,是那些错误的自我意象。为了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象,我们要对自我意象的内容进行准确分类和分析,辨认出植根于自我意象中的那些错误而存有局限的内容,有组织地改变它,使它能更好地为你的目的服务。

逆境可以重塑一个人。逆境体验中中隐藏着促进自我成长助你跨越困境的珍贵智慧。

在《抗压力一一逆境重生法则》一书中,作者表示,收获成长的过程是无法预见的,只有正视突发问题,体验心灵动摇、情感波动痛苦,并克服、跨越它们后,才能获得心灵上的成长。

体验过这个过程的人一般会发生几大变化。

以上五点,是我的一些建议。要开启二次人生,还有很多的方式。

比如说拥有信仰,知道为谁而活,你就可以过得很不一样,这是更根本的焕新自己的方式。因为第一次人生,你是为他人而活的,为金钱而活的。而在第二次人生中,你知道了一生为何而来,为谁而活,人生从此不同。而你可以拥有的,更不只是一生。

人的一辈子只能活一次吗?

不!

虽然我们会走向衰老,走向死亡,但是不管我们现在是年轻气盛,还是白发苍苍,都有机会成为不一样的自己。

为什么人只可以活一次

人从出生以后,上帝就是公平的,赋予我们两次的成长生命。

第一次是父母给予的,我们需要听命于父母,老师以及人生的权威人物;第二次,是我们自己给你自己的,通过觉察的力量找到自己内在的需求,不断的成长和进步。

宇宙之间存在一种吸引力法则,它无处不在。它就像一块磁铁一样,如果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各种负面的想法,我们就会吸引到同等频率的负面的人和事物。

根据艾欣老师这堂课《人的生命有两次,但大多数人只活了一次》跟我们说讲的,如果我们想要为自己真正的活,那么我们有必要战胜自己内在的小我。

小我具备四大特征:认同我的身体,认同我所拥有的,认同我的思想,认同我的情绪。

认同我的身体

身体并不是我们自己的,不会因为博取我们自己的高兴欢心而发生改变,能改变的是我们对身体的一种态度。

去年怀孕中期的时候,出现了先兆早产的流血症状。当时才24周,内心是恐惧和害怕的,害怕孩子早产后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在恐惧之中,强迫自己卧床休息,用药物控制病情。

但在我惶惶不安之中,身体越发的难受,药物的作用,子宫收缩也并没有减轻,身体的虚弱感更加明显。

当时我想到了癌症病人自我疗愈的案例,我尝试着让自己平静下来,面对身体的难受,感受身体每一处血液的流动,接受身体的疲劳,不去做强求,内心不断地与他对话,是的我知道你不舒服了,你需要的只是休息,休息过后你也就会好起来了,我的宝宝不会早产的,因为我与他约好了见面的时间。

接下来,我停下了服用药物,将所有的注意力转移到阅读励志的书籍中来,很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我的身体一天天的好,不到一周就疗愈了可以去上班了。

身体的生病,是因为我们从来没有正面的去感受自己的身体,接纳爱护自己的身体。

面对生病的身体,任何的负面情绪只会加重疾病的进程,我们可以做的是你自己的身体对话,感受和接纳,期待他自我疗愈。

认同我所拥有的

人性的弱点都是存在贪婪的,有裕望就会对物质有所追求。

过去我一直认为,人努力的工作,努力的赚钱,不就是为自己和家人过的更好些吗?

面对各大好品牌的护肤品,更替现有的去尝试;有一部不错的手机,面对新出性价比更高的手机,又想更换;有了10余万的车想20,30万的车;有一个不错的商品房,又想着住别墅。

自己总感觉到不满足,这种不满足让我感觉到了焦虑,面对姐姐家优渥的家庭条件时,父母总是说如果是姐姐给他们的,什么都敢要,而我给予的总担心会加重我的负担,每每听到这个,心里却不是滋味。

一种是对父母的责任,可另外一种回馈回来的是告诉我一个工薪阶层,自己的经济能力有待提升,虽是父母之言,何尝我内心不是在攀比,自我较劲?

物质也许很重要,可以满足我们物欲的需求,内在的满足以及虚荣心。金钱是必须有的,但有时候过于富足也是一种负担,学会知足常乐,感受自己所拥有的,活在当下,努力进取成长,做自己该做的,不做自己不该做的。

认同我的思想

当我们做了一件自认为了不起的事情的时候,我们会不自主地寻求他人的认可,别人认可我们表扬我们,我们会积极开心;但当他们无视我们的努力的时候,我们会有失落和挫败感,会消极伤心。

之所以是这样,是因为我们将这种价值感和优越感,建立在他人的认可上了。

当我成功了抢救了危急重症患儿时,我的内心很有成就感,我渴望得到同事和领导的表扬,当他们没有作出任何反应的时候,我又开始自我否定,伤心,编造各种别人对我的看法的故事,自我纠结很内耗。

我真的需要别人的认可,才会有动力吗?我自己在不断的一点点的进步的时候,不正是在对自我的认可和成长吗?我在这中自我认可、成长中也越发的自信。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对事物的看法,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个人都认同认可自己,唯有自己不断的突破自我,成长自我,成为自己的主宰者,成为自己忠实的粉丝,去遇见接纳更好的自己。

认同我的情绪

当我情绪很低落的时候,我会感觉到全身无力,行动变得缓慢,思考力下降,所有想做的事情被拖延下来。

面对痛苦的事情,趋利避害,追求快乐,逃避痛苦。

当孩子不听教导的时候,会感觉到情绪很烦躁。我感觉孩子怎么就不能够理解一下父母,疼爱一下弟弟呢?怎么就跟小弟弟杠上了,会因为一个玩具花长时间批评指责二宝,会怪爸爸妈妈不疼爱他呢?我们为他付出那么多的爱,孩子怎么就看不到呢?

面对孩子的焦躁行为,我有时候会选择冷处理,或者交给孩子的爸爸。

其实如果我自己耐心一点,明白孩子背后真正想表达的是什么?他不过是想我们再多关注一下他,多关爱他的感受,多陪伴他。

后来我发现,当我愿意去接纳自己的烦躁情绪,孩子的焦躁情绪,去安抚孩子,同理他,孩子很快的就服软下来,并开心的与弟弟相处,一整天下来情绪都会很好。

每个人都有不好情绪,我们需要做的是了解情绪背后的真正原因,然后去解决它。

一个人没办法改变自己的出生,但能改变的是,利用自己的双手和头脑创造自己的人生,活出不一样的精彩。

我们到底能活多久?美国科学家认为,即使科学不断进步,人类的寿命也很难达到100岁,至少在未来的一个世纪内不会成为现实。本世纪出生的人平均寿命85岁。芝加哥伊利诺大学研究公共保健的教授奥勒尚斯基说,在现今的世界上还没有一种神奇的药物、荷尔蒙、抗氧化剂、基因工程或生物技术的方法,可以像有些人预言的那样,使人类的寿命增至120岁或150岁。旧金山加州大学研究寿命问题的专家赫福利克完全同意奥勒尚斯基的观点,认为人类“超长寿”的说法简直是“无稽之谈”。但是奥勒尚斯基并不否认,有一些事实还是令人鼓舞的。他在旧金山召开的美国科学发展协会的年会上说,自从1900年以来,由于医疗水平的提高,人类的平均预期寿命已经增加了30年。例如,一个在1900年出生的美国女孩的预期寿命仅为48.9岁,而于1995年出生的女孩的预期寿命已达到79岁。奥勒尚斯基在本周即将出版的一期《科学》杂志上发表一份报告称,在法国和日本出生的婴儿至少要在200年后,才能活到100岁;而在美国出生的婴儿则要到600年后才能加入这个百岁俱乐部。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在这3个国家里,死亡率下降的速度不同。从1985年到1995年,法国的死亡率下降了1.5%,日本下降了1.2%,而美国只下降了0.4%。根据这个数据推测,法国人平均预期寿命到2033年就能达到85岁,日本为2035年,而美国则要到2182年。根据资料记载,迄今为止寿命最长的人是一个名叫卡尔梅特的法国妇女,她于1997年去世时是122.45岁。英国王太后也是少数长寿的例子之一。赫福利克教授称,人的寿命与预期寿命是两个概念。寿命是指某一个人能活多久;而预期寿命是指在某一年出生的人群预计平均能活多少年。人类的最长寿命大约是125岁。即使人类最常见的死因如癌症、心脏病和中风等消除了,预期寿命也最多增加15年,然后人会因衰老而死亡。他认为,只有在生物学研究人员发现如何延缓衰老过程,并使这一发现服务于全人类,人类寿命的下一次大飞跃才会出现。奥勒尚斯基说,目前最现实的做法是研究如何延长人类的健康期。今天,65岁人的健康状况已与1960年时60岁人的健康状况相同。对人类来说,生命的质量可能要比活多久更重要

谁说人只能活一辈子?_人只能活一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