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码科技 > 萧红的原名是什么?_萧红的资料简介

萧红的原名是什么?_萧红的资料简介

栏目:数码科技

作者:B姐

热度:0

时间:2024-02-28 10:13:56

萧红原名张乃莹,笔名悄吟、玲玲、田娣。

萧红(1911-1942),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乳名荣华,学名张秀环,后由外祖父改名为张乃莹。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等。

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幼年丧母。

1932年,结识萧军。

1933年,以悄吟为笔名发表第一篇小说《弃儿》。

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成名作《生死场》。

1936年,东渡日本,创作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

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中篇小说《马伯乐》、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等。

1942年1月22日,因肺结核和恶性气管扩张病逝于香港,年仅31岁。

萧红认为作家的首要任务是"对着人类的愚昧",她认为作家是超阶级的,作家应该为人类而写作。 即便是在抗战救亡时期,她也拒绝使小说直通民族主义或爱国主义的宏大主题。

萧红简介急需!!

萧红中国常见名。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1933年与萧军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在鲁迅的帮助和支持下,1935年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开始使用笔名萧红)。

1936年,为摆脱精神上的苦恼东渡日本,在东京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

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有同名者。

中文名: 张廼莹

外文名: 无

别名: 萧红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黑龙江省呼兰县

出生日期: 1911年6月2日

逝世日期: 1942年1月12日

职业: 作家

毕业院校: 女师大附中

信仰: 无

主要成就: 《中国文艺工作者宣言》

代表作品: 《生死场》;《呼兰河传》

目录

1.作家介绍

一、早年生活1.萧红出生于1911年6月2日

2.萧红名字、乳名和学名

3.萧红简评

4.萧红小说的特点:

二、求学

三、结识萧军

四、走上文学之路

五、与鲁迅的交往

六、文学的收获

七、参与社会运动

八、情感生活的波动

九、与端木蕻良的生活

十、《呼兰河传》

十一、最后的岁月

十二、作品风格

著作书目

萧红故居

相关资料

萧红故事1.作家 介绍

一、早年生活 1.萧红出生于1911年6月2日

2.萧红名字、乳名和学名

3.萧红简评

4.萧红小说的特点:

二、求学

三、结识萧军

四、走上文学之路

五、与鲁迅的交往

六、文学的收获

七、参与社会运动

八、情感生活的波动九、与端木蕻良的生活十、《呼兰河传》十一、最后的岁月十二、作品风格著作书目萧红故居相关资料萧红故事展开

萧红的资料(一位伟大的女作家)

民国时期女作家 编辑本义项萧红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萧红萧红,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

1933年与萧军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在鲁迅的帮助和支持下,1935年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开始使用笔名萧红)。

1936年,为摆脱精神上的苦恼东渡日本,在东京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

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中文名: 张廼莹

外文名: 无

别名: 萧红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黑龙江省呼兰县

出生日期: 1911年6月2日

逝世日期: 1942年1月22日

职业: 作家

毕业院校: 女师大附中

信仰: 无

主要成就: 《中国文艺工作者宣言》

代表作品: 《生死场》;《呼兰河传》

目录

个人简介

主要作品

早年生活

求学

结识萧军

文学之路

交往鲁迅

文学收获

社会运动

情感生活

与端木蕻良

《呼兰河传》

最后的岁月

作品风格

著作书目

萧红故居

萧红故事个人简介

主要作品

早年生活

求学

结识萧军

文学之路

交往鲁迅

文学收获

社会运动情感生活与端木蕻良《呼兰河传》最后的岁月作品风格著作书目萧红故居萧红故事展开 编辑本段个人简介

萧红(1911-1942),原名张廼莹,笔名萧红,悄吟,玲玲,田娣……被誉为“30年代文学洛神”。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幼年丧母。

1930年,为了反对包办婚姻,逃离家庭,困窘间向报社投稿,并因此结识萧军,两人相爱,萧红也从此走上写作之路,两人一同完成散文集《商市街》。

1934年到上海,与鲁迅相识,同年完成长篇小说《生死场》,次年在鲁迅帮助下作为“奴隶丛书”之一出版。萧红由此取得了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生死场》是最早反映东北人民在日本帝国主义统治下生活和斗争的作品之一,引起当时文坛的重视。鲁迅为之作序,给予热情鼓励。抗日战争爆发后,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后应李公仆之邀到山西临汾,在民族革命大学任教。

1940年去香港。萧红带有左翼现实主义风格的小说还有一部长篇小说《马伯乐》,但质量不高。她更有成就的长篇是写于香港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以及一系列回忆故乡的中短篇小说如《牛车上》、《小城三月》。其中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被香港“亚洲文坛”评为20世纪中文小说百强第九位。萧红和萧军发表的《生死场》时使用的笔名,另有悄吟,玲玲,田娣等笔名。被萧红

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她有着与女词人李清照那样的生活经历,并一直处在极端苦难与坎坷之中,可谓是不幸中的更不幸者。她出生在黑龙江呼兰县一个封建地主的家庭,然而她却以柔弱多病的身躯面对整个世俗,在民族的灾难中,经历了反叛、觉醒和抗争的经历和一次次与命运的搏击。萧红的一生是不向命运低头,在苦难中挣扎、抗争的一生,应该说直接影响其命运并引发她开始文学创作的是萧军的出现,并走进了她的生活。

编辑本段主要作品

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中篇小说:《麦场》(现名为《生死场》) 《马伯乐》《小城三月》《牛车上》短篇小说:《三个无聊人》 《王阿嫂的死》 《后花园、祖父和我》 《萧红代表作》散文:《天空的点缀》 《失眠之夜》 《在东京》 《火线外二章:窗边、小生命和战士》 《饿》《回忆鲁迅先生》 《桥》我和祖父的园子《我和祖父的园子》摘自萧红的《呼兰河传》,现为五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第19课课文。

萧红的生平事迹介绍

萧红(1911年9月19日-1942年1月22日),原名谢婉莹,笔名菲菲、菲菲妹妹,江苏常州人。她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女作家,被誉为“鲁迅女儿”。

早年经历

萧红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家境贫寒,但她却拥有着与众不同的才华。从小,她就展现出了对文学的浓厚兴趣,并通过自学掌握了一定的文化知识。

1930年,萧红考入了南京高级职业学校。在校期间,她积极参加各类文学社团,广泛阅读各种文学作品,逐渐培养起了自己独特的文学风格。

文学成就

萧红的文学作品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人性的深刻思考。她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农村妇女的苦难生活,展现了她们在封建社会中的无奈和抗争。

她的代表作品之一《呐喊》描写了一个农村女子的悲惨命运,以及她对爱情和婚姻的追求和思考。这部小说以其真实而深刻的描写引起了广泛的共鸣,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此外,萧红还创作了一系列优秀的短篇小说,如《生死场》、《莎菲女士的日记》等。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为中国文学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影响与评价

萧红的文学成就不仅受到了当时文坛的认可,也深深地影响了后来的一代作家。她的作品以其真实、深刻的描写风格,打破了传统文学的束缚,为中国现代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然而,萧红的一生并不如意。由于家庭的贫困和个人的不幸,她在短暂的生命中经历了许多磨难和困苦。

1942年,她因患肺结核去世,年仅31岁。

结尾

萧红的一生短暂而不平凡,她用自己的文学才华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塑造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文学形象,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学作品。她的作品不仅让人们看到了农村妇女的苦难,也让人们思考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不公。

萧红是一位伟大的女作家,她的文学成就将永远铭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她的作品不仅是对封建社会的揭露和批判,更是对人性的思考和探索。她的精神将激励着后人不断追求真理、关注社会,为人类的进步和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

萧红简介 萧红的资料与作品介绍

萧红,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

1911年6月2日生于黑龙江呼兰县,1942年1月22日病殁香港。原名张乃莹,笔名萧红、悄吟等。幼年丧母,父亲性格暴戾,她只有从年迈的祖父那里享受到些许人间温暖,寂寞的童年形成了萧红性格中孤独、敏感、矜持而又倔强的一面。

1927年到哈尔滨读中学,接触了五四以来的进步思想和中外文学,对绘画和文学产生了浓厚兴趣。由于对封建家庭和包办婚姻不满,1930年秋离家出走,几经颠沛流离。

1932年秋与萧军同居,结识了一些进步文化人,1933年开始文学创作,同年10月与萧军自费出版了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

萧红的早期创作多取材于城市失业者或贫苦农民生活,被认为带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的进步倾向。

1934年春“两萧”取道大连流亡至青岛,萧红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中篇小说《生死场》。同年11月“两萧”到达上海。在鲁迅的支持和帮助下,1935年12月《生死场》被列为“奴隶丛书” 之三出版,鲁迅为之作序,称赞其所描写的:“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却往往已经力透纸背;女性作者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它以沦陷前后的东北农村为背景,真实 地反映了农民尤其是农村底层妇女的艰难生存状况,描述了他们的觉醒与抗争。

《生死场》使萧红在30年代文坛上崭露头角。这一时期萧红还写作了大量的短篇小说与散文,并结集出版了 《商市街》、《桥》等作品集。

萧红的原名是什么?_萧红的资料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