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码科技 > 四川乐山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_蜀纸之乡是哪里

四川乐山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_蜀纸之乡是哪里

栏目:数码科技

作者:B姐

热度:0

时间:2024-02-28 10:17:28

四川乐山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小凉山彝族刺绣、罗城麒麟灯、纸乡秧歌、“闲梁”面塑等。

1、小凉山彝族刺绣

小凉山彝族刺绣历史可以追溯至三国时期,在明清时期盛行,在彝族姑娘的巧手下,彝族刺绣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一直流传至今。

2、罗城麒麟灯

罗城麒麟灯是中国民间舞蹈艺术的一个分支,流行于四川犍为县罗城镇的集舞蹈、音乐、武术、美术于一体的民间灯舞。

2006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四川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3、纸乡秧歌

夹江是享誉全国的“蜀纸之乡”。纸乡有史即有纸,有纸即有舞。纸乡秧歌是以夹江悠久的手工造纸技艺为题材,以竹麻号子、唐灯等夹江民间特色文艺为内容,融合体育健身和民间劳动的特点,旋律优美动听,舞步灵活俏皮,独具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曾走进央视,舞到韩国。

4、“闲梁”面塑

“闲梁”面塑创始人梁建国是地道的乐山人,在继承传统面塑技艺的基础上,潜心钻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2022年6月,梁建国的“闲梁”面塑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形成史介绍: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提出和形成有其历史原因,有着不断发展的过程。也可以说,它的提出和形成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需要,时代发展的需要,历史的需要。世界各国的专家、学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称谓一直存在差异和争论。

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一个新的名词、新的概念。法语的表述是:“PATRIMOINE CULTUREL IMMATERIEL”,直译为汉语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英文“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的直译则不一定译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的专家主张译为“无形文化遗产”。在日本和韩国称为“无形文化财”或“无形文化遗产”。

竹纸制作的技艺短文

竹纸制造之乡是夹江。

夹江是制造竹纸的原产地,其位于四川乐山,环境适合竹类生长,在唐代即开始以“竹料手工造纸”,竹纸制作技艺兴于明,盛于清。自唐代以来,夹江即享有“蜀纸之乡”的美称,夹江纸以质量佳、品种多、规模大、技术精著称。夹江竹纸的品种也非常丰富,有书写用纸、绘画用纸、包装用纸等等,应用领域广泛。

夹江,天府明珠。地处四川省西南,西傍峨眉山、南临乐山大佛、北接眉山三苏故里,成昆铁路以及成乐、乐雅高速穿境而过,1小时可达成都,二十分钟可达乐山、峨眉山。

夹江美食:

1、夹江甜皮鸭。夹江甜皮鸭是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的特色美食。夹江甜皮鸭又称“卤鸭子”,沿用的是清朝御膳工艺。由民间发掘、改进,其卤水别具特色,具有色泽棕红、皮酥略甜、肉质细嫩、香气宜人的特点。

2、夹江麻辣烫。麻辣烫不是一道菜,属于小吃类,但不是很纯粹的小吃。有牛杂、鸡杂、各种肉丸子,豆腐干,鸡蛋、新鲜笋、白菜、生菜、空心菜、海带、好几种食用菌等。

3、夹江豆腐乳。夹江豆腐乳是四川省的名土特产口之一,距今已有一百二十多年的历史。具有芳香浓郁、咸淡适中、鲜嫩可口、营养丰富、细腻化渣的特色。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夹江县

蜀纸之乡在那地方

竹纸制作的技艺短文

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四川省夹江县和浙江省富阳市为竹纸的重要产地。

夹江的环境适合竹类生长,当地在唐代即开始以“竹料手工造纸”,竹纸制作技艺兴于明,盛于清。自唐代以来,夹江即享有“蜀纸之乡”的美称,夹江纸以质量佳、品种多、规模大、技术精著称,曾被康熙皇帝指定为贡纸。

夹江竹纸以手工舀纸术制作,从选料到成纸共有15个环节、72道工序,与明代《天工开物杀青》的记载相合。以嫩竹为主料生产的夹江手工书画纸具有洁白柔软、浸润保墨、纤维细腻、绵韧平整等特点,与安徽宣纸齐名,曾被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誉为“国之二宝”。

随着时代的变迁,夹江手工纸生产面临危机,原材料供给困难,传承乏人。夹江全县虽存有一千多家造纸作坊,但严格意义上的传统手工纸生产已不多见。因此,有必要对夹江竹纸制作技艺这项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抢救、挖掘。

浙江富阳素有“土纸之乡”的称号,其竹纸制造技艺始于南宋,世代相传,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现在富春竹纸主要产于富春江南岸山区及青云、龙羊、新登等地。

富春竹纸具有纸质柔软的特点,即使卷舒过久也不会出现墨渝的'现象,同时也不易为蠹虫蛀蚀。历史上,富春竹纸名品竞出,行销国内并出口日、韩、新加坡、菲律宾等国。其中,昌山纸获1915年农商部最高特货称号和巴拿马万国商品博览会二等奖、1926年北京国货展览会三等奖,京放纸获1915年巴拿马万国商品博览会二等奖、1926年北京国货展览会三等奖,元书纸和乌金纸获1929年杭州西湖博览会特等奖,刷黄纸和五千元书纸获1929年西湖博览会一等奖。

富春竹纸在继承我国传统造纸技艺的基础上形成了一整套独具特色的制作技艺,如制浆技艺中的“人尿发酵法”,抄制技艺中的“荡帘打浪法”等,均是富阳竹纸生产的绝艺,为其他竹纸产区所无。富春竹纸制作技艺是富阳造纸工匠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智慧结晶,也是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伟大发明造纸术的重要个案。

伴随着富春造纸技艺的传承,富阳地区还派生出一年一度祭祀蔡伦、纸工谚语、山歌和长篇民间叙事歌谣《朱三与刘二姐》等民俗文化内容,说明富阳造纸技艺中蕴藏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

目前虽仍有人沿袭传统造纸技艺生产竹纸,但由于多种原因的影响,生产陷于窘境,加上造纸匠人大都年事已高,富春竹纸传统制作技艺后继乏人,濒临消亡,亟待抢救、保护。

享有蜀纸之乡的美称是哪个地方

夹江

日前,夹江县集中在界牌镇青江村的16口造纸蒸锅安装调试完毕,开始实行“集中制浆、统一治污、分户造纸”的方式蒸煮造纸原料。备受瞩目的夹江手工造纸污染问题彻底解决。以“贡纸”和“大千书画纸”享誉海内外的夹江宣纸走上了健康持续的发展道路。

声名渐隆话昔日

夹江手工造纸始于唐朝,造纸户分布于县境内西北部青衣江两岸的茂林翠竹中。明清时进入兴盛时期,全县纸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

夹江宣纸具有“肌细、油嫩、铁板(绵韧)、洁白、做手(整选)”五种特色,浸润吸水性能好,保留墨色效果极佳。在清代,其“长帘文卷”和“方细土连”二纸曾被康熙钦定为“文闱卷纸”和“宫廷用纸”,夹江也因此有了“蜀纸之乡”的美誉。

抗战期间,国内主要产纸区相继沦陷,夹江成为大后方纸张的重要产地,年产纸量高达8000余吨。大后方的报刊、书籍、书画多数用夹江手工纸印刷。

1939年,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在马村乡石堰村与大槽户石子清的儿子石国良商量,对国画纸的配料进行了改革,使其增加了白度和拉力。张大千在敦煌三年,所用皆为夹江书画纸,自此,夹江纸在中国纸界名声更隆。

1983年11月,为纪念大千对提高夹江国画纸品质所作的贡献,县政府将夹江国画纸命名为“大千书画纸”,并于次年被列为轻工部第一批科技保密项目。

多年来,夹江宣纸在省内外形成成都、重庆、宜宾、泸县、昆明、西安、兰州、太原等8大集散地,夹江手工造纸技师曾多次到美国、加拿大、意大利表演,令西方人叹为观止,称之为“东方艺术瑰宝”。

美誉之下续辉煌

近年来,虽然夹江宣纸的产销量有所减少,但仍有以马村乡许安付、马正华、杨占尧三大造纸户为首的槽户支撑着“纸都”旗帜。据粗略统计,现有纸农1万多人,造纸作坊1000多家,年产各种手工纸约4000吨。与安徽纷争国画纸天下,在海内外仍保持着美誉。

夹江的造纸业集中在马村乡,该乡现有纸槽500架,从业人口约6500人,约占总人口的50%,年造纸产值约3800万元。近年来,为提高生产率,缩短造纸周期,纸农纷纷淘汰原始的黄锅制浆,改为蒸锅制浆,对环境污染程度增加,影响了马村河流域群众的生产生活。

既要把手工造纸这一民族技艺继续发扬光大,又要切实保护环境,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市、县两级党委政府对该县手工造纸极为重视。以书记、县长为组长的“夹江县马村河流域污染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组织相关乡镇和部门,落实了“集中制浆,统一治污,分户造纸”的工作方案。县财政投入近300万元资金,把马村乡及其余乡镇现有的造纸蒸锅全部搬迁到界牌镇青江村,集中安装、调试和制浆。夹江县阳洋纸业有限公司投资2083万元实施环保治污技改,集中制浆产生的废水由管道输送到阳洋纸业进行集中治理,进而建立统一的制浆、治污系统,纸农购浆分户造纸。

与国内外专家学者合作,成立技术攻关小组,搞“国画纸增加拉力提高质量”科研项目,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开发出各种规格和系列的宣纸。马村乡造纸大户马正华与雕刻师马文志合作,将传统的木刻水印用于国画纸,在两尺条屏、四尺条屏上淡印出各种古色古香的花纹、吉祥鸟禽、瓦当等图案,深受国内外书画人士的喜爱,其印花条屏价格比原纸高30%以上,年销量从1998年的40余刀到现在5000余刀。马村乡方沟村陈文祥在手工纸的基础上进行深加工,研制出“笺”纸系列,使纸的品位和价格大大提高,无论色彩、花纹,深受市场好评。

借今年全省旅游发展大会、陶瓷节、打造千佛岩景区、马村水库综合开发等平台,夹江又将纸业发展融入旅游综合开发之中,以农家乐休闲、旅游观光等形式,带动造纸文明的发扬光大和纸业的兴旺繁荣。同时,成立纸业和制浆合作社,联合数以万计的单户纸农,聚散为强闯市场,抢占纸业发展制高点。

安徽泾县檀皮宣纸越来越贵,四川夹江县便宜的书画纸真的能代替它吗?

享有蜀纸之乡的美称是乐山市夹江县。

乐山市夹江县,是中国四川省乐山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乐山市中北部,东部、南部与乐山市中区、市江阴区接壤,西北与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相连,北部紧靠都江堰市。夹江县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历史文化名县、中国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基地、全国第六批特色小镇名单入选县。总面积2548平方公里,境内山峰、河流、瀑布、温泉、森林、洞穴景观丰富。

夹江县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素有“夹江丹霞山·天下第一奇”之称,被誉为生态花园城市、四川山地旅游资源之冠、天然氧吧。

夹江县饮食文化也极其丰富,历史悠久,传统餐饮以鱼火锅、红烧肉、酸菜鱼等著名,另外还有当地的特色小吃,如夹江糯米葫芦、豆皮、手工面等。总之,夹江县是一个充满着历史、自然和文化遗产的美丽县城,值得人们前来探访和旅游。

夹江县的特产有:

1.夹江糯米葫芦:

作为夹江县的传统小吃,糯米葫芦是由糯米摊成薄片,包裹着各式果仁馅料而成,入口爽口,甜而不腻。

2.夹江手工面:

夹江手工面是夹江县的传统小吃之一,以用优质小麦和夹江特有的泉水和石磨制作而成。口感光滑,有嚼劲,营养丰富。

3.夹江红糖:

夹江县的红糖是用特产的竹叶藤为火源,将粘性较强的甘蔗汁熬制而成。红糖色泽深红,味道香甜。

4.夹江酸菜鱼:

夹江酸菜鱼是夹江县有名的特色菜品,是以活鱼、新鲜酸菜等为主要原料,配以多种调料制成,有酸、辣、鲜等口感,色香味俱佳。

5.蒲江鳝鱼:

夹江县周边的蒲江县和邛崃市是著名的鳝鱼之乡,而夹江县则是蒲江鳝鱼的重要销售市场。蒲江鳝鱼是优质的淡水鱼类,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夹江县

蜀纸之乡是指什么地方

清晨的四川省夹江县马村乡石堰村,阳光倾泻,风摇翠竹,竹影婆娑。

位于竹林深处的大千纸坊,空气中弥漫着竹子的清香,坊内荡料、抄纸的声音此起彼伏……

两位抄纸师傅正在水槽边抄纸。

水槽西面两米高的“火墙”旁,两位女工哼着小曲儿,一边掀纸打吊,一边将打完吊的纸刷到墙面上,火墙把蜀纸迅速烘干。

位于青衣江畔的四川省夹江县,是一个有着一千多年古法造纸技艺历史的地方。

这里生产的夹江书画纸与安徽宣纸齐名。

夹江蜀纸,又称书画纸、竹纸。

夹江手工造纸始于唐、兴于明、盛于清,其生产流程与明代《天工开物》所载的工序完全相合,从选料到成纸共有15个环节、72道工序。

2006年,夹江竹纸制作技艺成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9年,夹江县成功申报为“中国书画纸之乡”。

如今,青衣江边的夹江手工造纸博物馆以丰富的史料、独特的艺术手法,系统地向人们展示了夹江手工造纸继承和发展蔡伦造纸术的悠久历史及其对文化的贡献。

而立在夹江县迎江乡古佛寺的《蔡翁碑》则对夹江的造纸技艺有更为精练的描述。

《蔡翁碑》从清代道光十九年保存至今,其中提到:“砍其麻(竹)、去其青、渍以灰、煮以火、洗以头、舂以臼、抄以帘、刷以壁。”

即砍竹麻、搥打、蒸煮、漂洗、沤料、捣料、漂白、抄纸、压榨、刷纸。

张大千寻纸并改良蜀纸

夹江书画纸在康乾时期成为“贡纸”和“文闱卷纸”,抗战时期达到顶峰,年产万吨,产量之多,品种之繁,品质之佳,为全国之冠。

张大千曾称之为可与安徽宣纸齐名的“国之二宝”。

抗战时期,安徽沦陷,许多宣纸作坊都被迫歇业停产,迁移到西南大后方的文化人断了宣纸来源,张大千也是其中之一。

当时宣纸非常紧缺,张大千跑遍成都仍然失望而归。

听闻夹江县有个出名的大槽户(手工造纸者)石子清家的书画纸口碑很好,张大千先后多次来到马村乡石堰村,住进石子清家,与纸农们一起研究造纸技术。

张大千指导造纸师傅在竹浆中加入麻纤维提高纸的强度,又在纸浆中加入一定比例的白矾、松香等物,以增强纸的抗水性和洁白度。

并将纸的幅面规格提高至4尺和5尺,制成有云纹暗花和有“蜀箕”“大风堂”字样的独特帘纹高级书画用纸,开创出新一代的夹江书画纸。

长居北京的书画家、文化学者刘墨与夹江结缘有二十多年,每年几乎都会到夹江走走看看,对当地的手工造纸了解颇深。

他说到“夹江手工书画纸用起来比较光滑,运笔流畅,能迅速达到效果,尤其适合水墨画。”

现在泾县的宣纸生产企业只有14家,其中规模和知名度较大的是红星、汪六吉、汪同和、日星4家。

这14家企业的宣纸年产量不到800吨,红星一家的产销就占了行业的80%以上,年产宣纸650吨,产品种类达300多个,年销售收入过亿元。

所以红星宣纸一涨价,其他牌子的宣纸也都跟着涨。

首先,生产宣纸的原材料青檀皮年年在涨价。

去年一担100斤的青檀皮才600多块钱,今年涨到了800多块钱。

也就是说现在市面上已经很难买到优质又实惠的安徽宣纸了,而夹江县的蜀纸也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夹江手工造纸的发展是怎样的?

蜀纸之乡是指乐山市夹江县。

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坐落青衣江岸,是一个有着一千多年古法造纸技艺前史的当地。这儿出产的夹江书画纸被张大千赞为“国之二宝”,与安徽宣纸齐名。夹江竹纸前史悠久。早在唐宋年间,夹江手艺纸就因其品种多、品质优、产值高而名扬海内外。夹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夏为梁州之域,汉为巴蜀之地,隋开皇(公元593年)建县,因城西北有“两山对峙,一水中流”的自然形胜而得名。清康熙年间,夹江竹纸被御点为“贡纸”,在乾隆年间钦定为“文闱卷纸”和“宫廷用纸”。

夹江县旅游景点推荐:

1、磁佛寺

磁佛寺即古拔云山庵,叫作界牌镇。明朝洪武年间,拔云山庵的慧光老和尚募化集资,在江西景德镇烧制。佛像通高2.47米,色泽光润,形态庄严,佛座千叶莲花,身缀千佛莲衣,是根据梵刚经“一花一世界,千叶千如来”这句话的意思塑造的。

2、千佛岩

夹江于隋朝开皇年间(公元593年)建县,因城西北有“两山对峙,一水中流”的自然形胜而得名,而夹江千佛岩景区正是位于夹江县城西3公里“两山对峙,一水中流”的地方。

3、夹江万佛寺

万佛寺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佛教古刹。万佛寺与华阳二江寺、华阳通济桥、道教万缘宫、古蜀古城墙并称老华阳古迹。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夹江竹纸制作技艺

据史载,1661年,夹江所送的“长帘文卷”和“方细土连”两纸经康熙亲自试笔后,被钦定为“文闱卷纸”和“宫廷用纸”。

夹江纸名声大哗,除每年定期解送京城供科举考试和皇宫御用外,各地商人云集夹江,争相采购夹江纸品。因此,夹江有了“蜀纸之乡”的美誉。其实,夹江纸和其他科技成果一样,也是在此前的造纸技术基础上取得的。

唐代用淀粉糊剂做施胶剂,兼有填料和降低纤维下沉槽底的作用。至宋代以后,多用植物黏液做“纸药”,使纸浆均匀。常用的纸药是杨桃藤、黄蜀葵等浸出液。这种技术早在唐代已经采用,但是宋代以后就盛行起来,以致不再采用淀粉糊剂了。

这时候的各种加工纸品种繁多,纸的用途日广,除书画、印刷和日用外,我国还最先在世界上发行纸币。这种纸币在宋代称作“交子”,元明时期后继续发行,后来世界各国也相继跟着发行了纸币。

元代造纸业凋零,只在江南还勉强保持昔日的景象。至明代,造纸业才又兴旺发达起来,主要名品是宣纸、竹纸、宣德纸、松江潭笺。

明清时期,用于室内装饰用的壁纸、纸花、剪纸等也很美观,并且行销于国内外。各种彩色的蜡笺、冷金、泥金、螺纹、泥金银加绘、砑花纸等,多为封建统治阶级所享用,造价很高,质量也在一般用纸之上。

经过元明清数百年岁月,至清代中期,我国手工造纸已相当发达,质量先进,品种繁多,成为中华民族数千年文化发展传播的物质条件。

清代宣纸制造工艺进一步改进,成为家喻户晓的名纸。各地造纸大都就地取材,使用各种原料,制造的纸张名目繁多。在纸的加工技术方面,如施胶、加矾、染色、涂蜡、砑光、洒金、印花等工艺,都有进一步的发展和创新。各种笺纸再次盛行起来,在质地上推崇白纸地和淡雅的色纸地,色以鲜明静穆为主。

康熙、乾隆时期的粉蜡笺,如描金银图案粉蜡笺、描金云龙考蜡笺、五彩描绘砑光蜡笺、印花图绘染色花笺,在三色纸上采用粉彩加蜡砑光,再用泥金或泥银画出各种图案,笺纸的制作在清代已达到精美绝伦的程度。

四川乐山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_蜀纸之乡是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