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码科技 > 老舍茶馆主要内容概括(老舍的茶馆主要讲了什么)_秦二爷人物分析

老舍茶馆主要内容概括(老舍的茶馆主要讲了什么)_秦二爷人物分析

栏目:数码科技

作者:B姐

热度:0

时间:2024-02-28 10:17:10

1、老舍茶馆内容概括100字。

2、老舍茶馆内容概括50字。

3、老舍茶馆内容概括500字。

4、老舍的茶馆的主要内容。

1.《茶馆》以北京裕龙大茶馆为背景,描写了清末、民初、抗战胜利后三个历史时期的北京社会风貌。

2. 作者截取了横贯半个世纪的三个旧时代的断面,通过茶馆这个小窗口以及出入于茶馆的北京各个阶层的三教九流人物和他们的举止言谈折射出整个社会大背景。

3. 全剧没有一个贯穿始终的故事情节,以茶馆掌柜王利发为中心,历经三十时代几十个人物的生活变化,给人们展示出一幅气势宏伟的历史长卷。

4.老舍先生在剧中不仅塑造了王利发、常四爷、秦二爷这样一些饱含旧社会人间沧桑却不丢中国人骨气的人物形象,也刻画了刘麻子、庞太监等旧中国地痞、流氓的丑恶嘴脸。

5. 作品的主题在于,这些人物身上,充分体现出时代特征和社会心理,从而看到了埋葬三个旧时代的必然性。

老舍 茶馆 主要情节概括,人物形象分析,读后感

王利发的形象特点

王利发是裕泰茶馆的掌柜,也是贯穿全剧的人物。他从父亲手里继承了裕泰茶馆,也继承了他的处世哲学,即多说好话,多作揖。他胆小、自私,又精明、干练、善于应酬,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态度。在黑暗的旧中国,尽管王利发善于应酬,善于经营,不断改良,却无法抵御各种反动势力的欺压。他对此也抱有强烈的不满,但表达得十分含蓄。就是这样一个精于处世的小商人,最终仍然没能逃脱破产的命运。王利发的悲剧,是旧中国广大市民生活命运的真实写照。

常四爷形象分析

常四爷是旗人,在满清时吃皇粮。但是他对腐败的清王朝不满,对洋人更加痛恨。因一句“大清国要完”被抓起来,出狱后参加义和团,以后又凭力气靠卖菜为生。他正直,善良,敢作敢为,富于正义感。他不讳言他的不满,对抓过他的特务仍然很强硬,对正在发愁的王利发则雪中送炭。就是这样一个人,最后也穷困潦倒,绝望地喊出:“我爱咱们的中国呀,可是谁爱我呢?”这个形象代表了不甘受奴役的中国人,反映出旧中国人民的反抗情绪。

松二爷形象分析

松二爷也是个旗人,心眼好,但胆小怕事,懒散而无能。清朝灭亡前,他游手好闲,整日喝茶玩鸟。清亡后,“铁杆庄稼”没有了,但他仍然留恋过去的生活,不愿自食其力。他宁愿自己挨饿,也不让鸟儿饿着,一提到鸟就有了精神,最后终于饿死。这是一个没有谋生能力的旗人的典型,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腐朽。

剧情理解与分析

《茶馆》写于1957年,是老舍话剧创作的高峰。曹禺称它为“中国话剧史中的经典。” 剧本以北京裕泰大茶馆为中心场景,展示了清末、民国初年、抗战胜利后三个不同时代的社会生活。三幕话剧《茶馆》,一幕写一个时代,每一幕敲响一个时代的丧钟,最后一幕三个人的谈话点出了全剧的主题。这三个人,一个是实业家秦二爷,代表着那些真想做点事情的中国人;一个是常四爷,代表着爱打报不平的、有爱国心的中国人;还有掌柜王利发自己,代表着和气的、希望息事宁人、只想活着的中国人。无论哪种人,到最后都是彻底的失望。他们为自己撒纸钱,其实是在为所有的中国人撒纸钱,也是为整个时代送葬。

课文节选的是《茶馆》第二幕。这一幕写的是民国初年军阀混战时期。这时裕泰茶馆渐趋衰落,茶馆主人王利发积极迎合潮流实行改良,却仍然难以维持下去。《茶馆》不是以一个主要人物和事件贯穿全剧的纵式结构,而是用截取横断面的手法,把众多的人物和事件展示出来。剧中人物的活动,只是截取他们在茶馆中的一个横断面。这无数个画面组织起来,构成一幅卷轴画,随着剧情逐步展开。这些人物没有特别突出的主次之分,每一个人的台词都不多,在茶馆中也是一闪而过,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个故事,这些故事或相互交织,或平行发展,共同构成了茶馆这样一个大时代的缩影。整个一幕剧就是由一个个发生在茶馆中的小情节、小故事连成的,是平面展开的,是我们称之为卷轴式的平面结构。《茶馆》还采用了特殊的戏剧冲突方式——人民与旧时代的冲突。剧中虽然集中了三教九流人物,但他们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具体的、针锋相对的冲突,人物与茶馆的兴衰也没有直接关系。剧中的人物仿佛是在某种外力的作用下,按照自己的轨迹必然地在运行。正直、善良的人们无法摆脱厄运的袭击,那些异常活跃的社会渣滓,各自遵循着自己的道德准则行事,作者也没有去追究他们个人品质上的某种邪恶之处,而是把矛盾的焦点直接指向那个旧时代,人物与人物之间的每一个小的冲突都暗示了人民与旧时代的冲突。

《茶馆》第二幕出场的人物有30多个,有台词的近20人,但这些人物没有明显的主次之分,每个人的台词都不多,在茶馆中一闪而过,各自说着自己的事情。剧中人物的活动,都是截取他们在茶馆中的一个横断面。这无数个画面组织起来,便构成了一幅卷轴画,随着剧情逐步展开。

这一幕没有统一的剧情,人物虽多,但关系并不复杂。每个人的故事都是单一的,人物之间的联系也基本上是单线的、小范围的。整个一幕剧就是由一个个发生在茶馆中的小情节、小故事联成的,是平面展开的。

人物关系分析

场景1:李三和王利发是加钱关系

场景2:巡警勒索王利发

场景3:王利发(房东)和唐铁嘴是租房关系

场景4:常四爷和松二爷是给王利发道喜的

场景5:刘麻子给吴祥子和宋恩子办差吴祥子和宋恩子敲诈王利发

场景6:唐顺子是唐大力的妈,和刘麻子是争斗关系 王利发收留了唐顺子和唐大力

场景7:崔久峰和王利发论世(讨论世道) 刘麻子和老林、老陈做交易

场景8:吴祥子、宋恩子和老林、老陈做交易

(再具体点回家好好看一下书~对于剧情本身要有相当的了解)

总体上把握课文,理清文章情节

1、李三向王淑芬发牢骚(反映茶馆为生存而进行了改良,王利法苦心经营,在动荡局势中努力挣扎,下层人民生活愈加困苦,生活难以维系。)

2、王利法和王淑芬拌嘴 (王利法生意的难做,战乱对人们生活的威胁。)

3、巡警和大兵的压榨与掠夺 (黑暗势力横行霸道,小商人委曲求全。)

4、唐铁嘴要租房屋 (社会更动荡,军阀混战使得病态与丑恶进一步滋生。)

5、常四爷、松二爷来贺喜开张 (旗人失去了铁杆庄稼,倔强的常四爷自食其力,而懒散的松二爷难以维生。)

6、吴祥子、宋恩子来抓人、敲诈 (常四爷身上表现出中国人的不甘受奴役的反抗情绪,两个特务的敲诈行为表现出反动势力的猖獗和人民的欺诈。)

7、康顺子求工 (下层人民的不幸遭遇和困苦生活。)

8、刘麻子和老陈、老林的交易 (病态与丑恶进一步滋生。)

9、王利法与崔久峰 (旧民主主义革命者悲观绝望的情绪,也反映中国难以救治的黑暗事实。)10、老陈、老林被抢,刘麻子被抓 (黑暗势力蛮横、霸道、社会秩序混乱。)

第二幕(节选部分):军阀混战时期,茶馆生意艰难,尽管王利发苦心改良,但也只能惨淡经营。

《茶馆》代表了老舍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作品以旧北京城中一个大茶馆——裕泰茶馆的兴衰为背景,通过对茶馆及各类人物变迁的描写,反映了从清末、民初到抗战胜利后三个不同时代的近50年的社会面貌,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的动荡、黑暗和罪恶,达到了作者预想的创作意图,即埋葬这三个诅咒的时代,宣告旧中国必将走向灭亡。

人物分配:(场景一)

孟莹:李三难民:梅军森、范燕、沈微微、郑贺捷、庄若文、吕燕(大家一起上,这里不用管台词、大家一哄而上地嚷嚷那几句难民的台词就行了,稍微乱一点没关系)

陈佳音:王淑芬

华琦:王利发

人物分配:(场景二)

巡警:庄若文华琦:王利发

三五个大兵:梅军森、范燕、沈微微、郑贺捷(这里进场要大气、野蛮一点,大兵说得话你们几个自己分配)

人物分配:(场景三)

唐铁嘴:郑贺捷华琦:王利发 报童:范燕

人物分配:(场景四)

常四爷:吕燕松二爷:梅军森 华琦:王利发

人物分配:(场景五)

宋恩子:沈微微 吴祥子:庄若文常四爷:吕燕华琦:王利发

刘麻子:庄若文孟莹:李三

人物分配:(场景六)

唐大力:范燕 唐顺子:沈微微 华琦:王利发

人物分配:(场景七)

崔久峰:吕燕 华琦:王利发 老陈、老林:庄若文、郑贺捷

人物分配:(场景八)

吴祥子:孟莹 宋恩子:沈微微 老陈、老林:庄若文、郑贺捷

军官:陈佳音

(匆忙之中~如不是人物出错~将不再改动~请大家互相体谅~敬请配合~谢谢)

(认真阅读属于你的角色的那一份台词~到时候我会再讲语言的说话语音语调~台词要求背出)

秦二爷说我的工厂怎么就成了逆产了

故事讲述了茶馆老板王利发一心想让父亲的茶馆兴旺起来,为此他八方应酬,然而严酷的现实却使他每每被嘲弄。最终被冷酷无情的社会吞没。经常出入茶馆的民族资本家秦仲义从雄心勃勃搞实业救国到破产;豪爽的八旗子弟常四爷在清朝灭亡以后走上了自食其力的道路。故事还揭示了刘麻子等一些小人物的生存状态。全剧以老北京一家大茶馆的兴衰变迁为背景,向人们展示了从清末到抗战胜利后的50年间,北京的社会风貌及各阶层人物的不同命运。 在满清王朝即将灭亡的年代,北京的裕泰茶馆却依 然一派“繁荣”景象:提笼架鸟、算命卜卦、卖古玩玉器、玩蝈蝈蟋蟀者无所不有。 年轻精明的掌柜王利发,各方照顾,左右逢源。然而,在这个“繁荣”的背后隐藏着整个社会令人窒息的衰亡:洋货充斥市场、农村破产、太监买老婆、爱国者遭逮捕。 到了民国初年,连年不断的内战使百姓深受苦难,北京城里的大茶馆都关了门,唯有王掌柜改良经营,把茶馆后院辟成租给大学生的公寓,正厅里摆上了留声机。尽管如此,社会上的动乱仍波及茶馆:逃难的百姓堵在门口,大兵抢夺掌柜的钱,侦缉队员不时前来敲诈。 又过了三十年,已是风烛残年的王掌柜,仍在拼命支撑着茶馆,日本投降了,但国民党和美帝国主义又使人民陷入了内战的灾难。吉普车横冲直撞,爱国人士惨遭镇压,流氓特务要霸占王掌柜苦心经营了一辈子的茶馆。王利发绝望了。 这时,恰巧来了两位五十年前结交的朋友,一位是曾被清廷逮捕过的正人君子常四爷,一位是办了半辈子实业结果彻底垮了台的秦二爷。三位老人撒着捡来的纸钱,凄惨地叫着、笑着……最后只剩下王利发一人,他拿起腰带,步入内室,仰望屋顶,寻找安然了结一生的地方.

对老舍的茶馆的文学评论1000字

是《茶馆》吧

崔先生说:“秦二爷实业救国,救了谁?救了他自己!”从秦二爷在第一段中对待那对母女的态度中便能发现,他对底层人们没有丝毫的同情心。但我相信,他兴办实业并不是只想为自己获利的,后来他的言论体现了他的思想:不屑以小恩小惠救济眼前的一二人,而要通过开办工厂拯救全中国穷人。精英阶层的这种思维也直接导致了实业救国运动的失败,他们都如秦二爷般过分夸大了自己的能力,着眼于一个抽象的救国概念,却不知这个“国”正是由眼前如这一对母女般的千千万万的人民组成的,不救这些人民,又如何救得了国?

第三段中的秦二爷已垂垂老矣,此时他终于抛开了精英的光环,成了一名普通的老人。风光了大半辈子,搞了四十多年的实业救国,最终却被国家划为逆产,此何等荒谬!这个不公的遭遇直接导致了秦二爷得出那个“千万别做好事”的错误的人生哲学,也反映出当时官僚资本主义政府的荒谬。最后,秦二爷实业破产的结局也明确地显示出救亡图存不能仅靠社会精英的力量,任何一个人、一个阶层独立起来都是无法救国的。

话剧的第三段中,三位老人五十七年后再次会聚在茶馆中,感慨万千。三种截然不同的人一生都在努力地生活下去,与时代做抗争,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老舍先生在此处通过王掌柜的一番总结明确地告诉了我们以秦二爷为代表的精英阶层救不了国,以常四爷为代表的义士救不了国,以王掌柜为代表的顺民更救不了国。那么谁能救国?老舍先生含蓄的指出唯有以康大力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派能救国。

其实在我看来,真正能救国的是中国人民自身。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先生开篇便点明了: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停止内战,和平统一是当时中 国人民一致的心愿,是历史的必然。五千年来,中国史料一直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只记载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故事,认为历史是由这些精英们决定的。其实事实远 不是这样。正如茶馆中的秦二爷,身为社会精英,王掌柜给他的评价是财大业大心胸大,但最终仍是有心报国、无力回天,因为他的实业救国运动,离人民太远太远 了。精英决定不了历史,有些精英之所以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足迹那是因为他代表着一国人民。

话剧《茶馆》是一部人民的历史,秦二爷只是这部话剧中一个小小的角色,或许观者茶余饭后偶尔会提及此人,说他当年如何富可敌国、意气风发,但茶馆的命运绝 不是由秦二爷决定的,因为老舍的茶馆是人民的茶馆。

总之

就是因为国民党的官僚主义压迫

茶馆人物

写作思路:可以根据《茶馆》的主题思想以及创作背景来进行阐述,中心要明确。语言要符合逻辑。

正文:

《茶馆》现代文学家老舍于1956年创作的话剧,1957年7月初载于巴金任编辑的《收获》杂志创刊号。

1958年6月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单行本。剧作展示了戊戌变法、军阀混战和新中国成立前夕三个时代近半个世纪的社会风云变化。一个叫裕泰的茶馆揭示了近半个世纪中国社会的黑暗腐败、光怪陆离,以及在这个社会中的芸芸众生。

剧本中出场的人物近50人,除茶馆老板之外,有吃皇粮的旗人、办实业的资本家、清宫里的太监、信奉洋教的教士、穷困潦倒的农民,以及特务、打手、警察、流氓、相士等,人物众多但性格鲜明,能够“闻其声知其人”,“三言两语就勾出一个人物形象的轮廓来”。

作品通过茶馆老板王利发对祖传“裕泰茶馆”的惨淡经营,描写他虽然精明圆滑、呕心沥血,但终于挡不住衰败的结局,从侧面反映了中国社会的走向。剧作在国内外多次演出,赢得了较高的评价,是中国当代戏剧创作的经典作品。

《茶馆》的谋篇布局独具匠心。全剧没有贯穿到底的矛盾斗争,是一出以人物带故事的话剧。它由几乎没有联系的几个小故事组成。幕与幕之间在情节上的联系,表面上看是不太紧密的,但仔细分析,便可发现三幕之间的联系是作者描写的一种深层的政治意识。

如“莫谈国事”的字条一幕比一幕多。这富有象征意义的纸条,揭示出在这三个军阀政府的专制下,人民受苦受压,是不能说话的,同时也有力地说明临近解放的国民党政府残酷的事实真相。

作者老舍塑造人物形象有其独特的方式。着重刻画时代的、阶级的、职业的和气质的特点以及地方色彩,作出各种社会典型的艺术概括,通过浮雕般栩栩如生的人物造型,反映出不同的社会面貌。

如秦二爷是民族资本家,他出场时少年得志,对实业救国充满信心,但显示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年幼无知。秦二爷轰赶饥民的恶劣态度,暴露了他和贫民格格不入的本性。经过几十年风雨,他只剩下对现实和自我痛苦而盲目的诅咒。秦二爷的悲剧是旧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性格和命运的缩影。

《茶馆》中有不少悲剧性的场面,但是全剧的基调却是喜剧的,而且即使是悲惨的情节和细节也往往以幽默的笔法表现出来。老舍在《茶馆》中塑造了许多小人物。王利发与秦仲义在社会风浪中的命运升沉都有相同之处,他俩都没有逃脱破产的下场。

剧中也出现了一些权势人物,如庞太监、马五爷及沈处长,但从处理这些人物的漫画式、剪影式的手法来看,他们也还是作为小人物来描写的。这些小人物都是老舍笔下幽默的对象,正是这些小人物形象才提供了这种寓悲于喜,啼笑皆非的题材。

作者通过纵、横两个侧面来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横的侧面:作者选取了裕泰茶馆这个象征被摧残得衰败不堪的旧中国为观察窗口,通过对出入茶馆的各种人物的描写,来反映时代变迁。纵的侧面:通过贯穿全剧的人物生活变迁,来反映社会演变。

分析人物形象

《茶馆》中出现的人物众多,前后三幕中出场的共有30多个,我们不可能一一分析,这节课我们主要分析一下课文节选部分出现或涉及到的一些重要人物,包括:王利发、常四爷、松二爷、宋恩子、吴祥子、刘麻子、唐铁嘴及课文中提到的秦二爷几位。

(投影显示八位人物姓名,点击王利发人名进入相关链接)

(一)、王利发。

1、对不同人采取不同态度。

(1)、对难民、李三等人:“别耽误功夫!”“咱们的事,有功夫再研究!”

对难民强硬、冷漠,对李三虽同情,却有限度,表现他自私。

(2)、对大兵、警察、特务:“您圣明。”“你多给美言几句,我感恩不尽!”“老总们在对不起,还没开张,要不然,诸位住在这儿,一定欢迎!”“您甭看,准保都是靠得住的人!”

对他们的态度则是讨好,巧应付,怕得罪。表现王利发的圆滑世故。

(3)、对唐铁嘴之流:“你混得不错呀!穿上绸子啦!”“可是,我这儿已经住满了人,什么时候有了空房,我准给你留着!”

对唐铁嘴厌恶仍笑脸相迎,表现王利发的精于处世。

2、善于经营,不断改良。

“all right?”“yes,也有这么一说!”

体现王利发言语上的改良。

“西直门的德泰,……全先后脚儿关了门,只有咱们裕泰还开着,……”

“大茶馆全关了,就是你有心路,能随机应变地改良!”

通过王淑芬和常四爷之口表现王利发善于改良,是茶馆业中的佼佼者。

3、对现实不满,含蓄表达:

“这年月还值得感谢!”“有不打仗的新闻没有?”

表现王利发的胆小怕事。

总结:王利发是裕泰茶馆的掌柜,也是贯穿全剧的人物。他从父亲手里继承了裕泰茶馆,也继承了他的处世哲学,即多说好话,多作揖。他胆小、自私,又精明、干练、善于应酬,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态度。在黑暗的旧中国,尽管王利发善于应酬,善于经营,不断改良,却无法抵御各种反动势力的欺压。他对此也抱有强烈的不满,但表达得十分含蓄。就是这样一个精于处世的小商人,最终仍然没能逃脱破产的命运。王利发的悲剧,是旧中国广大市民生活命运的真实写照。

(二)常四爷。

1、“我卖菜呢!自食其力,不含糊!……听说你明天开张,也许用得着,特意给你送来了!”

表现常四爷的自食其力,乐于助人。

2、“什么时候洋人敢再动兵,我姓常的还准备跟他们打打呢!……”

表现常四爷的爱国、敢作敢为。

3、“要是洋人给饭吃呢?”“盼着你们快快升官发财!”

表现常四爷的正直、倔强。

总结:旗人。正直,爱国;倔强,敢作敢为;自食其力,乐于助人。

(三)松二爷。

1、“看见我这身衣裳没有?我还像个人吗?”“可是到了民国,我挨了饿!”“我饿着,也不能叫鸟儿饿着!”

表现松二爷的游手好闲、懒散无能,不愿自食其力。

2、“我看见您两位的灰大褂,就想起前清的事儿!不能不请安!”“你说得对!嗻!四爷,走吧!”

表现松二爷的胆小怕事。

总结:旗人。胆小怕事,懒散无能,游手好闲,喝茶玩鸟,不愿自食其力。最终饿死。

(四)秦二爷。

民族资本家。一心实业救国,最终破产。

(五)刘麻子。

靠说媒拉纤、拐卖人口挣钱的地痞无赖。

(六)唐铁嘴。

“我感谢这个年月!”“大英帝国的烟,日本的‘白面儿’,两大强国侍侯着我一个人,这点福气还小吗?”

算命看相的江湖骗子。无耻。

(七)宋恩子、吴祥子。

1、“王掌柜不愿意咱们看,王掌柜必会给咱们想办法!咱们得给王掌柜留点面子!”“对啦!坐下谈谈吧!你们是要命呢?还是要现大洋?”“别动!君子一言:把现大洋分给我们一半,保你们俩没事!咱们是自己人!”

2、“有皇上的时候,我们给皇上效力,有袁大总统的时候,我们给袁大总统效力……”“谁给饭吃,咱们给谁效力!”

宋、吴二人的贪婪、蛮横、霸道。有奶便是娘的走狗。

《茶馆》塑造了众多的各有鲜明性格的人物形象。王利发是一个贯穿全剧的人物。他精明、干练,谨小慎微,委屈求全,善于应酬。在剧中,他巧于应付巡警的敲诈,耐心倾听崔久峰的牢骚。作为商人,他还具有胆小怕事和自私的特点。如他对李三的苦处、康顺子的处境和难民的哀告虽然同情,但也很有限度。他对社会抱有强烈的不满,但表达得十分含蓄,如唐铁嘴说“感谢这个年月”的时候,他说“这个年月还值得感谢!”这句话中蕴含了他的愁苦和愤恨。王利发的悲剧,是旧中国广大市民生活命运的真实写照。常四爷是个旗人,但他对腐败的清朝政府不满,对帝国主义更加痛恨。他正直、倔强,敢作敢为,富于正义感,乐于助人。剧中他对抓过他的特务不服软,为正发愁的王利发送来了咸菜和鸡。他的身上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和爱国精神。刘麻子,这是一个靠说媒拉纤、拐卖人口挣钱的地痞无赖。课文中他又同两位逃兵谈生意,还没有谈成就被当做逃兵枪毙了。这个人物形象表现了当时社会的病态和畸形

《茶馆》的戏剧结构是独特的,称为“图卷戏”。作品没有一个完整的情节线索,没有贯穿始终的矛盾冲突,而是以众多人物的活动带动情节的发展。《茶馆》第二幕出场的人物有30多个,有台词的近20人,但这些人物没有明显的主次之分,每个人的台词都不多,在茶馆中一闪而过,各自说着自己的事情。剧中人物的活动,都是截取他们在茶馆中的一个横断面。这无数个画面组织起来,便构成了一幅卷轴画,随着剧情逐步展开。

《茶馆》所采用的是特殊的戏剧冲突。剧中人物仿佛是在某种外力的作用下按照自己的轨迹必然地运行,正直、善良的人无法摆脱厄运的袭击,那些异常活跃的社会渣滓,各自遵循着自己的道德准则行事。作者把矛盾的焦点直接指向那个旧时代,人物与人物之间每一个小的冲突都暗示了人民与旧时代的冲突。如李三的报怨,巡警的勒索,难民的哀告,逃兵的蛮横,都表现了帝国主义指使的军阀混战给社会造成的黑暗,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老舍茶馆主要内容概括(老舍的茶馆主要讲了什么)_秦二爷人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