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码科技 > 粤西经济中心指的是哪里?_地球的经济中心

粤西经济中心指的是哪里?_地球的经济中心

栏目:数码科技

作者:B姐

热度:0

时间:2024-02-28 10:17:52

湛江,旧称广州湾,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的雷州半岛北部,素为粤西经济中心,是一个富有亚热带风光的海港城市。其风景名胜和人文景观较多,如国家级森林公园东海岛、神奇的湖光岩和两千多年历史的名城海康

湖光岩:位于湛江市区西南18km处,其面积4.7km 。原是古代一个火山口,陷积成湖。湖水常年碧绿,清澈如镜,故有“镜湖”之称,如图8-10所示。

湖光岩

湖的四周群山环抱,景色优美,景区最高处为“望海楼”,登高远眺,湖光山色尽收眼底。楞严寺和白衣庵隔湖相望,形成许多动人的传说故事。其优美的自然风光被人们誉为“人间仙境”“世外桃源”,联合国地球研究专家称之为“世界罕见、中国唯一神奇的玛珥湖”。

地球的中心是哪个国家

瑞士是位于欧洲中南部的多山内陆国。东界奥地利、列支敦士登,南邻意大利,西接法国,北连德国。其领土东起东经10°29′26″格劳宾登州的沙瓦拉茨峰,西至东经5°57′24″的日内瓦的尚希镇,最南端位于北纬45°瑞士阿尔卑斯长号

49′8″,靠近提契诺州的基亚索,最北面在北纬47°48′35″,系沙夫豪森州的巴尔根。南北长220.1公里,东西长348.4公里。全境分中南部的阿尔卑斯山脉(占总面积的60%)、西北部的汝拉山脉(占10%)、中部高原(占30%)三个自然地形区。平均海拔约1350米,最高点是接近意大利的杜富尔峰(DUFOUL-PEAK,海拔4634米),最低点是位于提契诺州的马祖尔湖(LAKE MAGGIOLE,海拔-193米)。瑞士是一个山国,山清水秀。其森林面积达12523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30.3%。如果再加上农业、绿地面积(10166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24.6%),则全国一半以上的土地被绿地所覆盖。瑞士是欧洲大陆三大河流发源地,有“欧洲水塔”之称。主要河流有:莱茵河(在瑞士境内375公里,是瑞士最大的河流)、阿尔河(在瑞士境内295公里,是瑞士最长的内陆河)、罗纳河(在瑞士境内264公里,是瑞士第二大内陆河)。湖泊共有1484个,其中最大的是莱蒙湖(又名日内瓦湖),面积582平方公里,最深处310米,其它有:康斯坦茨湖、纽沙泰尔湖、马乔雷湖、四州湖、苏黎世湖等。瑞士的河湖面积达1726平方公里,占瑞士全国面积的4.2%。瑞士地处北温带,地域虽小,但各地气候差异很大。阿尔卑斯山由东向西伸展,形成了瑞士气候的分界线。阿尔卑斯山以北受温和潮湿的西欧海洋性气候和冬寒夏热的东欧大陆性气候的交替影响,变化较大;阿尔卑斯山以南则属地中海气候,全年气候宜人。瑞士年降雨量为1500毫米,但各地分布不均。年平均气温为8.6℃。在城市中,夏季气温可达华氏86度(30℃),空气湿度适宜;冬季气温经常低于华氏32度(0℃),时有下雪结冰的现象。

瑞士最终形成于1848年。在这之前,真正的“瑞士历史”并不存在。准确地说,只存在各个独立地区的历史,而这些独立地区逐渐形成了今日的瑞士。史前瑞士现在瑞士国土范围在史前是凯尔特人的活动区域,凯尔特人曾经是欧中中部的土著居民,他们的部落在公元前2世纪曾经扩展到今天的法国、比利时、意大利北部、西班牙以及莱茵河流域的广大范围,在他们的全盛时期还曾经成功地攻占了罗马城。聚居在今天瑞士国土内的是凯尔特人的海尔维的部落。罗马帝国时期的瑞士公元前后分布于欧洲北部的日耳曼人不断向凯尔特人居住区域扩张,公元前70年,感受到日耳曼人压力的海尔维的部落决定向西撤离到高卢西南的大西洋沿岸,因而向恺撒统治的罗马帝国借道;考虑到日耳曼人对罗马帝国的潜在威胁,恺撒决定在瑞士建立一个受罗马控制的海尔维的人国家。罗马军队不仅没有同意凯尔特人借道通行的请求,反而向他们发起攻击,迫使后者成为罗马帝国的同盟者,获得罗马帝国支持的凯尔特人战败南侵的日耳曼人。恺撒死后继任者奥古斯都将海尔维的人部落并入帝国行省,今天瑞士的范围正式纳入罗马帝国,当地的凯尔特人开始了罗马化时代。罗马瑞士时期当地建立了罗马式的行政系统,兴起了一系列城市,修建了通向罗马城的帝国大道。罗马人还为瑞士引入了地中海沿岸的农作物和亚平宁半岛的生活方式,随之而来的还有基督教。

100年-250年是罗马瑞士的黄金时代,这个时代结束于日耳曼人对帝国的入侵。日耳曼人入侵259年一支日耳曼人的部落联盟渡过莱茵河,攻克的帝国瑞士的北部边塞,从此罗马瑞士进入了战乱的年代,直到公元401年帝国军队撤出了阿尔卑斯山以北地区。从此日耳曼人统治瑞士的时代开始了。日耳曼人统治的瑞士大体可以分为东西两个部分,西部由勃艮第部落联盟统治,他们人口数量少,文化落后在占领瑞士之后接受了当地的罗马-凯尔特人语言和文化传统;中部和东部由阿勒曼尼部落联盟统治,他们所占领的是瑞士的山区和罗马化程度较低的区域,在那里日耳曼语言取得了胜利,这种东西分治也是如今瑞士法语区和德语区的雏形日耳曼人治下的瑞士地区先后产生了很多小的王国,这些王国相互征伐,最终于536年同一于法兰克王国,公元843年,根据瓜分查理大帝的法兰克王国的凡尔登条约,瑞士再度分裂,分属中法兰克王国和东法兰克王国。

1033年,分裂的瑞士再度归于同一的神圣罗马帝国治下,由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和罗马教皇之间的权力斗争,德意志王权衰落,各地方诸侯势力上升,各路诸侯为了扩展自己的势力,建立了大批城市,在今天瑞士的区域,策林根家族推动建立了众多的城市,形成了瑞士特有的城镇自治体制。为日后瑞士邦联的建立埋下了伏笔

瑞典位于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东部。东北部与芬兰接壤,西部和西北部与挪威为邻,东濒波罗的海和卡特加特海峡,西南临北海,并与丹麦隔海相望。领土面积为44.99万平方公里(不包括领海面积)。海岸线长约2181公里。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北部为诺尔兰高原,全国最高峰克布讷凯塞峰海拔2123米,南部及沿海多为平原或丘陵。主要河流有约塔河、达尔河、翁厄曼河。湖泊众多,约9.2万个。最大的维纳恩湖面积5585平方公里,居欧洲第三。约15%的土地在北极圈内,但受大西洋暖流影响,冬季不太寒冷,大部分地区属温带针叶林气候,最南部属温带阔叶林气候。

根据考古学家的研究,随着冰河时期内陆积雪渐渐溶解,瑞典一带地区石器时代已有人聚居。他们居住在波罗的海附近,主要以打猎、蒐集、捕鱼为生。贸易活动的遗迹显示瑞典南部青铜时代人口已颇为稠密。九至十世纪时,瑞典地区发展出维京文化,以贸易、侵略、殖民等方式向东发展,影响的地区包括波罗的海、俄罗斯及黑海。公元1100年前后开始形成国家。

1157年兼并芬兰。

1397年与丹麦、挪威组成卡尔马联盟(Kalmar),受丹统治。

1523年脱离联盟独立。同年,古斯塔夫·瓦萨(Gustav Eliksson Vasa)被推举为国王。

1654至1719年为瑞典的强盛时期,领土包括现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以及俄国、波兰和德国的波罗的海沿岸地区。

17世纪时瑞典在三十年战争(1618~1648年)中跃升成为欧洲强国。

18世纪大北方战争(1700~1721年)后沙皇俄国取代瑞典在欧洲的地位。

1718年对俄国、丹麦和波兰作战失败后逐步走向衰落。

1805年参加拿破仑战争,1809年败于俄国后被迫割让芬兰,1814年从丹麦取得挪威,并与挪结成瑞挪联盟。

1905年挪威脱离联盟独立。瑞典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均守中立。瑞典的近代史比较平静。最近期的一次是1814年与挪威的战事。该战后两国组成由瑞典主导的联盟,1905年解散。瑞典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均保持中立。冷战时期没有向两大阵营靠拢。瑞典不是军事组织的成员,但会参与北约的军事训练。

1901年,第一届诺贝尔奖颁奖礼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皇家音乐学院举行。

1902年开始诺贝尔奖由瑞典国王颁授。瑞典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维持中立。可是,1995年放弃中立主义,加入欧盟。

20世纪,瑞典在国际中保持中立,本土相对和平稳定,瑞典实行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同于美国,有完善的福利保障制度,具有“高工资、高税收、高福利”的特点,在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瑞典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以大大提高。

瑞典离圣彼得堡近

从地图上看,我国的中心在哪里?

地球的中心并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位于厄瓜多尔的赤道纪念碑。

赤道是地球的一条假想线,是地球表面的点圈出来的地球最大的圆。而赤道纪念碑位于厄瓜多尔的首都基多,建立在赤道线上,因此也被称为“地球的中心”。

希望以上信息能帮助您解决问题,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告诉我。

东莞,深圳崛起之后的美丽新世界

地理中心点-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董家岭乡董家岭,中国横跨的经纬度正中心。

政治中心点-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办公所在地。

经济中心点-上海,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中国国家中心城市,中国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上海2014年GDP总量居中国城市第一,亚洲第二。

中国现在知名的经济学家有哪些?

你以为东莞还是你以为的那个东莞吗?

文 / 华商韬略 陈药师

东莞,不断在偏见中突破、寻找机会。

1

如果你在中国最大的搜索引擎中输入“东莞厂妹”,出现的内容大体上是难以名状的香艳、堕落、引人遐想。就像东莞本身曾经代表的隐喻一样。

除了暧昧,东莞是喧嚣和凌乱的,也是单调的,生活在这里的人力图在单调中寻找生活的意义。

作家丁燕说,东莞是最适合写作的城市。她写了一部叫《工厂男孩》的小说,描述了典型的东莞打工者的生活:缺失父母之爱,一人独闯东莞,不断更换女友,不断跳槽,喝酒、打架。

东莞虽然汇集了全国各地的菜肴,在印象中,他依然凝固和单调。

如果说,深圳是一座即兴而成的城市,东莞的声名远播则也有着极大的偶然成分。

不过,那是过去式了。

随着深圳不断变得繁荣,东莞也在不断蜕变,只不过,人们容易记住他浮躁而乏味的 历史 ,忽略了今天他已经趋于成熟。

2019年6月,在中国城市经济竞争力排名当中,广东省东莞市排名第10。 东莞是进入前十名的唯一一个地级市。排在他前边的,不是北上广深这样的超级城市,就是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或者直辖市。

而作为直辖市的重庆、天津都排在东莞之后。

东莞的经济竞争力在不断提升,你可能会诡异的一笑:“靠什么有竞争力的?”

靠的是民营经济,而且是正经的、实打实的民营经济。

《东莞时间网》给出了这样一组让人惊诧的数据:

2018年,东莞民营经济增加值突破4000亿元,达到4105.49亿元。接近东莞一半的生产总值。

还有造富神话。

2008年,胡润中国富豪榜上,东莞上榜的企业家为5人,资产最高的达19亿元;2018年,东莞上榜的有31人,资产最高达365亿元。

十年间,东莞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

2008年的东莞,金融危机之后,哀鸿遍野。

四分之一的企业破产倒闭、150万产业工人失业;《凤凰网》的数据让人心惊:2009年一年,有1600家台湾企业、2000家香港公司从东莞撤离。

此后数年里,东莞貌似在走向衰亡。

2014年12月间,知名手机零部件代工厂苏州联建 科技 宣布倒闭,东莞的关联公司万事达、联胜成了被殃及的池鱼,也宣布倒闭,7000人丢了工作。

同一时间,手机零件制造商东莞市奥思睿德世浦电子 科技 有限公司老板欠债1.35亿元跑路,400员工失业。

2015年元月,诺基亚工厂从东莞搬去了越南……

而彼时,媒体多将眼光放在东莞的声色犬马上,少有人关心经济层面的悲剧。

《凤凰网》认为,东莞的挫败是“工业产品以出口为导向”和“国内房地产疯狂炒作”的结果。

他还断言,这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缩影。

而十年之后,东莞脱胎换骨。

今年4月,被称为“中国经济制度分析第一人”的经济学家张五常在演讲中说:“深圳将成为整个地球的经济中心。”

而他最重要的论据就是,深圳不仅开放、包容、地缘优势明显, 更重要的是,深圳有位好伙伴——东莞。

他对东莞的溢美之词确实让人怦然心动:“东莞不是一个普通的工业区,不像温州那样专于小商品,不像苏州工业园那样名牌满布,不像阳江那样专于一两项行业。东莞是无数种产品皆可制造,而且造得好、造得快、造得便宜的城市。”

这个结论绝对不浮夸。

《南方网》提供的数据是这样的:东莞市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占比分别达到了53.8%和40.3%。

其实,自从2008年那次让人绝望的大危机之后,东莞就意识到,依赖外资发展风险太大,推动民营经济崛起,特别是手机和高 科技 产业落户东莞,才是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今天,华为、OPPO、vivo等国产一线品牌整机生产企业都在东莞落户,一点不夸张, 今天的东莞已经是全球智能手机最重要的生产基地之一。

OPPO、vivo的诞生、裂变几乎是和东莞一起实现的。在遥远的1995年,诺基亚、三星相继在东莞建厂,手机产业链条已经显现出来。

据《经济日报》回忆,当时从中山小霸王离职的段永平来到了东莞乌沙,被当地政府的热情、专业所感动,于是决定在此地创业、建厂。

步步高这个品牌横空出世。

在之后的二十多年里,步步高的明星产品不断涌现,直到2011年,OPPO、vivo裂变出来,进军智能手机市场。

3

8月9号,广受瞩目的华为操作系统“鸿蒙”的发布会地点,选择在了东莞的松山湖。或许因为鸿蒙的问世太过耀眼,让人们忽略了为什么华为会选择东莞。

毕竟此前,华为历次开发者大会都会选择在北京、上海或者深圳举行,松山湖的美景真的那么有感召力吗?

其实,松山湖早就成为了华为的“故乡”。

2009年,华为在松山湖的“南方工厂”就已经开工;3年后,华为在南山湖设立终端总部。

从2018年开始,华为又开始了大迁徙——《每日经济新闻》报道,一年里,共有一万六千多名研发人员从深圳搬到了东莞。

“逃离深圳的华为”因此成为很多媒体的标题。

松山湖也在蜕变,如今他被称为东莞“最聪明的IT村落”。

华为也很聪明,毕竟跟深圳比起来,东莞有着更强的成本优势。 任正非曾经说:“深圳房地产太多了,没有大块的工业用地了。大家知道大工业的发展,每一个公司都需要一定的发展空间。”

有了新的发展空间,也为东莞带来了新的机遇。

2018年,松山湖园区的生产总值达630亿元,同比增长13.9%,且地区生产总值、税收等主要经济指标的总量和增速均居东莞全市第一。

不仅如此,华为入住东莞之后,相关的上下游企业也纷至沓来。“华为去哪,我们就去哪”,这是易宝软件公司的宣言,这家公司的百分之九十业务来自于华为。

另外,华为的兄弟公司软通动力也入住松山湖,同时还计划在未来四年间在松山湖设立研发基地,初步统计,会有4000人来到东莞。

4

东莞的重生当然和深圳的存在密不可分。

简单说,深圳和东莞是深圳研发、东莞生产的关系。最近,深圳和东莞的关系又演变成双研发的关系。

不过,这不重要。

《东莞时间网》的数据显示了东莞和深圳血浓于水的关系:今年一季度,东莞来自深圳市的投资项目57宗,协议投资额153.28亿元,占境内投资项目协议投资额的27.48%。

水草丰美的地方自然颇具吸引力。当然,还有更重要的就是,东莞在2008年的危机之后,开始有力扶植民营经济的崛起,无论对于财政收入、税收,还是解决就业,民营经济都更具竞争力。

《南方网》的数据是这样的:2008年以前,东莞年主营收入超百亿、千亿的民营企业是不存在的。

到现在,东莞已经拥有9家百亿民营企业,而华为和步步高更是成为千亿企业。

2018年,东莞新增“小升规”工业企业2907家,占全省新增量的30%,排名全省第一。

南方城市智库发现,东莞民营经济发展背后,政府支持、产业链优势、都市圈便利、“一带一路”倡议助力清晰可见。

去年,东莞颁布了“市实体经济新十条”,核心是在公司用电、用地、税收、物流等等环节尽量给企业减负。

2018年,东莞为企业减负427亿元。

巨头轻装前进,配套厂商也如影随形。

所谓的“手机周边”也开始在东莞争相盛开。这么说吧,从华为工厂出发,用不了一个小时就能采购到手机所需要的所有零部件。

惊不惊喜?

今年2月,政府又公布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文件特别强调, 东莞被赋予了全新的定位——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基地。

就在我们写下这篇文字的时候,深圳又迎来了好消息。

按照目前的规划和期许,深圳将迎来剧变:

到2025年,深圳经济实力、发展质量跻身全球城市前列,研发投入强度、产业创新能力世界一流,文化软实力大幅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到2035年,深圳高质量发展成为全国典范,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世界领先,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创意之都,成为我国建设 社会 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

相关文件同时提及的“助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还特意强调“推进深莞惠联动发展”。

张五常的远见恐怕很快将被证实。

而他所期待的东莞也当然会熠熠生辉了。

一个城市的成功大体上和一个人的成功没有分别。天时地利人和,有时代的印记,恐怕也有运气的成分。

就好比,当年,深圳的成功多少有些运气的成分——谁会想到那个落寞的小渔村会成为改革的重镇?

当我们还没有余力去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深圳就已经崛起,并和北京、上海、广州分庭抗礼了。

是的,还没成熟,似乎就老了。我说的是我们迎接变革的心态。

真心实意地拥抱市场,拥抱产业,尤其是真心实意地支持壮大民营经济,真正的激活民间的创造力,才是深圳、也是东莞崛起的关键。

早在十多年前,万字长文《深圳,你被谁抛弃》中提到:深圳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偏见的逆袭史,深圳不断在偏见中突破、寻找机会,才得到了现在的成就。

东莞,何尝不是如此呢?

——END——

均来自网络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南极洲和大洋洲: 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推介国家。再重点介绍澳大利亚。谢谢啦

1、吴敬琏:吴敬琏教授最早提出并倡导市场经济理论,是"市场取向改革论"的主要代表人物;经济体制比较研究学科的开创者之一;其不同时期的理论主张和政策建议在实践上推动了中国改革事业的前进。

在商务人士中颇受好感,点击率达到70%。给人感觉是一位公正、睿智、博学、为民请命的有良心的经济学家。

2、厉以宁,厉教授是2001年与吴教授论战的排头兵,由于网上流传有关其家族暴富内幕的文章使得有关厉教授的争议和其著述一样脍炙人口。 厉以宁教授在对中国以及其他许多国家经济运行的实践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发展了非均衡经济理论,并运用这一理论解释了中国的经济运行。厉以宁从中国经济改革之初就提出用股份制改造中国经济的构想。所以在海内外享有"厉股份"之称。 受到商务人士中高端人群的欢迎。

3、林毅夫,由于其身份的特殊性,他的头衔多得像在纸上画了一棵大树。林毅夫教授治学勤奋,研究领域比较广泛,形成了十分丰富的学术思想。他强调制度的内生性,早在1980年代后期,他就认为经济体制改革成功的前提是放弃推行带有赶超色彩的发展战略。在总结了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后,他提出了自己独特的发展经济学理论假说。

受到有海归身份的商务人士和学者们的好感。

4、茅于轼,带有浪漫主义思想色彩的经济学家。 茅于轼先生的"厉害"在于他对微观经济学的资源配置问题的透彻研究和精妙阐释,他曾经用一句话来概括整个微观经济学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充分竞争下的供求均衡达致资源配置最优。

他的《择优分配原理》由于深入浅出,颇得经济学之妙处,所以成为很多青年学者进入微观经济学领域的介绍信。由于其著述语言引人入胜、观点精练,茅于轼培养了一大批忠实的"茅于轼迷"。

5、樊纲。樊纲被认为是西方经济学在中国的出色的理论阐释者,他的《现代三大经济理论体系的比较和综合》奠定其在中国经济学界的地位。樊纲在众多大经济学家中可以称的上"少年英俊",颇受青睐。

6、张维迎,张维迎教授的企业理论及有关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zgzf有关部门和企业界有广泛影响,被公认为中国经济学界企业理论的权威,是国内最早提出并系统论证双轨制价格改革思路的学者。

7、郎咸平。郎咸平在国内的知名度极高,他以保护中小股民为理念因而被媒体尊称为"郎监管",他又以仰融的独立第三方出现而深受瞩目。最近郎咸平提出人民币应该"再贬值2%以打击进入中国市场的游资","企业不应做大做强而应精益求精"等观点,并炮轰海尔、TCL、科龙等中国知名企业,再次惊动天下人。

郎咸平的《整合》、《运作》、《操纵》在图书市场上销量也极好。他的学术成果得到世界一流商学院的普遍认可。

8、胡鞍钢。胡鞍钢参加了由周立三院士领导的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研究小组,并作为其中的主要研究人员,系统地从事中国国情研究。他是这一新领域的主要开拓者之一。

2000年初,胡鞍钢被中国科学院和清华大学联合聘为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该中心旨在建成国内一流的国家决策思想库。 他所带头的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是zgzf四大智囊团之一。

9、萧灼基。萧灼基教授在国内学术界第一次从理论上提出和论证了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企业所有权与使用权(经营权)分离的问题。提出了重新认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问题。提出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所有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完善社会主义社会的所有制结构;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结构;完善全民所有制的经营方式。萧灼基多年研究《资本论》,近年着重运用《资本论》理论研究社会主义经济问题。

10、张五常。张五常作为新制度经济学和现代产权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他的理论主张在学术界引起广泛争议。其对国内股份转让、外汇转让、政府管制等发表了自己的独特看法。张五常在广州谈中国应对WTO挑战时,认为中国农业人口未来应降到25%几乎他的每次公开言论都会引起一片哗然--当然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有张五常教授对自己夸张的评价赢得了很多眼球的作用。 他的经济学"实用论"亦受到大众的广泛关注。有的人评价他是天才,有的人说他哗众取宠。

大洋洲在世界各大洲中是面积最小的一个洲.

大洋洲有世界最大的"岛国"--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大陆是世界上最小的大陆,也是唯一一个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

大洋洲是世界上最小的洲。新几内亚岛是世界第二大岛。

大洋洲人口最少,密度也最低。大自流盆地是世界上最大的自流盆地,也是农业主要分布区。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羊毛生产国和出口国,煤和Fe矿石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铝土产量第一,出口量第二.

澳大利亚有世界上最大的独立巨石-艾尔斯巨石.

重要城市首都堪培拉,政治中心,最大城市悉尼,经济中心及文化中心。

中部为热带沙漠气候,被热带草原气候包围,大分水岭东侧约南纬17度至22度为热带雨林气候,再往南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最南端为温带海洋性气候还有部分地中海气候区。

特有动物树袋熊、针鼹、袋鼠、笑翡翠、鸭嘴兽、鸸鹋等。主要农业类型为混合农业。

南极洲的十大世界之最

1.世界最寒冷之极

南极洲的年平均气温在-28℃,大陆内部的年平均气温在-40~-60℃,最低气温达-89.6℃,是1983年7月在南极冰盖高原的东方站测到的,这是目前世界上的最低气温。而北极的年平均气温较南极高20℃,北极的冬季相当于南极的夏季,南极的冬季就是地球上最寒冷之极。

2.暴风雪最强之地

南极沿海地区的年平均风速为17~18米/秒,阵风可达40~50米/秒。最大风速达到100米/秒,被喻为“世界的风极”,“风暴杀手”。

3.冰雪量最多的大陆

南极洲的面积约1400万平方千米,约为地球陆地总面积的1/10。南极大陆上的大冰盖及其岛屿上的冰雪量约为24×106立方千米,大于全世界冰雪总量的95%。如果这些冰雪量全部融化,全球的海平面将升高60米,世界的陆地面积将有2200万平方千米被海水淹没。

4.最干旱的大陆

南极大陆的年平均降水量为55毫米,随着大陆纬度的增加降水量明显减少,大陆中部地区的年降水量仅有5毫米。在南极点附近,年降水量近于零,比非洲撒哈拉大沙漠的降水量还稀少。所以,南极是世界上最干旱的地区。其主要原因是固态的冰雪降落在大陆后形成巨大的冰盖,加之极端寒冷的气候和极少的日照量,冰盖的累积量还略大于消融量,形成干燥的“白色沙漠”。

5.平均海拔高度最高的大陆

众所周知,世界五大洲的平均海拔高度依次是亚洲950米,北美洲700米,非洲650米,南美洲600米,欧洲300米。而南极洲的平均海拔高度是2350米。那是因为南极大陆上巨大而厚的大冰盖所致。冰盖的平均厚度为2200米,最大厚度达4800米,使南极大陆的平均海拔高度达到2350米,居世界之首。

6.最荒凉孤寂的大陆

南极大陆是世界上至今唯一没有常住居民的大陆。只有一些南极考察国家的科学考察人员短期的在南极工作,每年约2000人左右。大陆四周被大洋包围,极端的低温和恶劣的气候环境,大陆上仅有低等植物苔藓、地衣、企鹅、海豹等适应南极极端恶劣自然和生态环境的本地动植物。南极称得上地球的洪荒之地和最荒凉孤寂的大陆。

7.最长昼夜的大陆

在地球的南北极圈内会出现半年是白天,半年是黑夜的奇特现象,人们称之为极昼和极夜。极昼和极夜是仅在南北极高纬度地区出现的一种高空物理和天气现象,是随着纬度的增高而越明显。它是由于地球的自转轴与地球围绕太阳运转轨道平面之间造成的。

8.最洁净的大陆

由于南极大陆至今没有常住居民,更没有工业废物污染,少许的科学考察人员和旅游者的人为影响也是有限的。所以,南极大陆至今仍是原始生态、洁白无暇的冰雪世界、真正的世界野生公园和最洁净的大陆。也是科学实验最理想的圣殿。

9.海洋生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南极地区蕴藏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能源,特别是南大洋中的海洋生物资源尤为丰富,例如海豹、鲸、鱼类和富含高蛋白的南极磷虾资源。据1980~1990的10年间,2次国际南大洋海洋生物资源调查获悉,南大洋中蕴藏有15亿吨的磷虾资源,是地球上海洋生物资源量最丰富的地区。除了南极生态系统自然摄食和消耗外,人类每年可从南大洋捕获1/10,即1.5亿吨的磷虾资源量,而不会影响南极的生态系统平衡。这一捕获量相当于全世界海洋水产品的2倍。所以,人们将南极磷虾资源喻之为人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蛋白资源仓库。

10.臭氧耗损最为厉害之地

1985年,英国科学家首次报道在南极上空发现了臭氧空洞。研究表明,南极大陆大气中臭氧含量的明显减少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并于1982年10月首次出现了臭氧含量低于200个臭氧单位的区域,形成了臭氧洞。通常,在南极上空臭氧洞于9月下旬开始出现,在10月上旬臭氧洞的深度达到最深,面积达到最大,于11月底12月初臭氧量迅速恢复到正常值。

20世纪90年代以来,南极臭氧洞持续发展,臭氧洞最大覆盖面积达到24×106平方千米,面积相当于墨西哥、加拿大和美国领土面积的总和。南极臭氧洞的出现提醒人们,大气臭氧层——地球上一切生命的天然保护伞正在受到严重的破坏。

南极洲气候特点严寒、干燥、烈风。

粤西经济中心指的是哪里?_地球的经济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