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码科技 > 长征的具体路线是怎样的?_红军长征路线

长征的具体路线是怎样的?_红军长征路线

栏目:数码科技

作者:B姐

热度:0

时间:2024-02-29 09:51:51

红一方面军长征路线:自1934年10月11日至1935年10月19日,历时12个月零7天,途经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陕西11省级行政区,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红二方面军长征路线:自1935年11月19日至1936年10月22日,历时11个月,途经湖南、贵州、云南、西康、四川、青海、甘肃、陕西8省级行政区,行程约一万六千里 。

红四方面军长征路线:自1935年5月至1936年10月9日,历时18个月,途经四川、西康、青海、甘肃4省级行政区,行程共八千余里。

红二十五军长征路线:自1934年11月16日至1935年9月15日,历时10个月,途经河南、湖北、甘肃、陕西4省级行政区,行程近万里。

扩展资料

途经地域

红一方面军长征路线 何家冲、金家寨、泾县、旌德、陶家河、汤口、谭家桥;

红两方面军长征路线 分水、淳安、怀玉山、常山、重溪、玉山、江山、横峰;

红四方面军长征路线 戈阳、古楼、庆元、福安、宁冈、宁化、井冈山、雩都;

红六军团西征路线 长汀、全州、桂东、信丰、瑞金、宁远、汝城、王母渡;

红七军团北上路线 大田、良田、新田、宜章、城口、安远、界首、盘县、宾川。

红军长征走过的路线是怎样的?

长征的路线是:

红一方面军长征路线:自1934年10月11日至1935年10月19日,历时12个月零7天,途经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陕西11省级行政区,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红二方面军长征路线:自1935年11月19日至1936年10月22日,历时11个月,途经湖南、贵州、云南、西康、四川、青海、甘肃、陕西8省级行政区,行程约一万六千里。

红四方面军长征路线:自1935年5月至1936年10月9日,历时18个月,途经四川、西康、青海、甘肃4省级行政区,行程共八千余里。

红二十五军长征路线:自1934年11月16日至1935年9月15日,历时10个月,途经河南、湖北、甘肃、陕西4省级行政区,行程近万里。

扩展资料:

中央红军同红四方面军会师后,中共中央根据全国形势和当时情况,提出了创建川陕甘苏区的战略方针。张国焘却主张红军继续向青海、新疆或西康(今分属四川、西藏)等偏远地区转移。

为统一战略思想,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35年6月26日在懋功以北的两河口召开会议,作出《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合后战略方针的决定》。

决定指出:“在一、四方面军会合后,我们的战略方针是集中主力向北进攻,在运动中大量消灭敌人,首先取得甘肃南部,以创建川陕甘苏区根据地,使中国苏维埃运动放在更巩固、更广大的基础上,以争取中国西北各省以至全中国的胜利。”

红军长征路线都经过哪些地点

走过的路线如下图:

红军长征二万五千余里是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的总里程。

各路红军长征路线:

红一方面军从1934年10月17至1935年10月19日,历时12个月零2天,途经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藏、甘肃、陕西11省,行程二万五千里。

红军长征起源: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提出了停止内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但国民党蒋介石仍顽固坚持其“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调动100万大军“围剿”红军和各苏区,其中以50万兵力直逼中央苏区。

在“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下,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最终失败,红军从而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在红军长征中,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的先后顺序

(1934年10月-1936年10月)说明:长征途经主要地点

红1方面军长征路线

何家冲、金家寨、泾县、旌德、陶家河、汤口、谭家桥

红2方面军长征路线

分水、淳安、怀玉山、常山、重溪、玉山、江山、横峰

红4方面军长征路线

弋阳、古楼、庆元、福安、宁冈、宁化、井冈山、雩都

红6军团西征路线

长汀、全州、桂东、信丰、瑞金、宁远、汝城、王母渡

红7军团北上路线

大田、良田、新田、宜章、城口、安远、界首、盘县、宾川

红10军团北上路线

会泽、绞平渡、靖县、黔西、遵义、威信(扎西)、西昌

红25军西征路线

娄山关、木黄、中甸、安顺场、永顺、大庸、桑植、汉源

革命根据地以及游击区

泸定、天全、名山、懋功、两河口、炉霍、甘孜、苍溪

敌军进攻方向

巴中、毛儿盖、阿坝、巴西、山阳、柞水、卢氏、腊子口

敌军封锁线

淳化、会宁、将台堡、延安、永坪镇、吴起镇、神木

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

基本路线:

瑞金→突破敌四道防线→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陕北吴起会师(1935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1936年10月),宣告长征的胜利结束。

各阶段:

1、长征准备阶段(1934年7月7日~1934年10月10日)。

2、长征失利阶段(1934年10月10日~1935年1月15日)。

3、长征转折阶段(1935年1月15日~1935年6月14日)。

4、坚持北上和南下分裂阶段(1935年6月14日~1935年10月19日)。

5、发展巩固和南下受挫阶段(1935年10月19日~1936年7月1日)。

6、大会师阶段(1936年7月1日~1936年12月12日)各部队。

扩展资料:

历史影响: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撤离长江南北各苏区,转战两年,到达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行动。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

1935年2月23日,红军总政治部在《告黔北工农劳苦群众书》中,第一次把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称为“长征”。

5月,朱德在《中国工农红军布告》中盛赞“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从而第一次提出“万里长征”的概念。随着中央红军长征里程的不断增加,“长征”的定语由“万里”逐步增大。

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红一方面军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随着红军长征的英雄业绩广为流传,这一伟大壮举的影响不断扩大,“长征”、“万里长征”、“二万五千里长征”就逐渐成为1934年至1936年间战略转移的专门用语。

百度百科-长征

长征的具体路线是怎样的?_红军长征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