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码科技 > 什么叫托派?_托洛茨基主义

什么叫托派?_托洛茨基主义

栏目:数码科技

作者:B姐

热度:0

时间:2024-02-29 09:53:42

“托派”即“托洛茨基主义”派,意思就是“一个把过去的意见分歧和新的争论搅在一起的花招,即托洛茨基主义”。

“托派”曾经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一个很有“敌意”的概念。受当时大背景的影响,“中国托派”也是在凄风苦雨中挣扎生存的。

1952年12月22日大陆的“托派分子”一夜之间销声匿迹,直到1979年后随着郑超麟这一名字在媒体上的出现,“中国托派”才又一次引起人们的关注。

扩展资料:

“中国托派”分子走上托洛茨基主义的道路,可以分为这样几种:

第一种是托洛茨基主义的坚定追随者。这些人绝大部分是从莫斯科被遣送回国的,以及看了托洛茨基的著作后受影响者。其中著名者如彭述之、王文元、尹宽、郑超麟等则至死不渝,终生信仰托洛茨基主义。

第二种是投机者,如梁干乔、刘仁静等。刘仁静参与了“我们的话派”的创建工作,由于他是托派留学生中唯一受到托洛茨基接见的人,因此处处以“领袖”自居,由于托派统一后的中央没有给予他“领袖”的地位,就投靠到戴笠手下,做起了军统特务。

第三种是受“老头子”陈独秀的影响,不满当时中共中央“左”倾错误的指导,懵懵懂懂地参加了托派组织。比如中共一些基层支部的负责人,由于受到当时“左”倾错误的某种不公正对待,又不满于自己的处境,于是就带着投机心理参加了托派队伍。

托派是什么思想?

托洛茨基主义是马克思主义革命传统的延续,源于俄国十月革命的主要***列昂·托洛茨基(Leon Trotsky)。托洛茨基称自己为布尔什维克-列宁主义者,是正统马克思主义的倡导者。托洛茨基主义,是以主张工人阶级先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反对斯大林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在反对斯大林主义上,托洛茨基主义者强调废除斯大林主义的官僚统治;在反对社会民主主义上,托洛茨基者倡导战斗性的工人革命。简称托派。

托洛茨基主义的特点

托派,托洛茨基主义理论流派,主要集中在欧美、拉丁美洲一带 托洛茨基主义是马克思主义革命传统的延续,源于俄国十月革命的主要***之一列昂·托洛茨基

托洛茨基称自己为布尔什维克-列宁主义者,是正统马克思主义的倡导者,托洛茨基主义,是以主张工人阶级先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反对斯大林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

对待敌人像春天般温暖,对待个人主义像夏天一样火热,对待工作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同志像寒冬一样冷酷无情。

送托派诸君一言:功成不必在我,如果连这一点觉悟都没有,也无怪组织动员能力连散居在都市区的原住民都不如。

五四时期的“托派”具体是什么

包含三个有别于其它马克思主义思想流派的独特成分:

不断革命:主张半殖民半封建国家必须投入社会主义革命,反对主张首先进行资本主义革命的“阶段论”。

政治革命:主张通过政治革命,恢复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国家——苏联的工人民主。

过渡纲领:在工人斗争中倡议“过渡诉求”,获得广泛支持的可能,以在哪怕是非革命的时期对抗资本主义。过渡纲领是作为革命的“最高纲领”,与资本主义下较小改革的“最低纲领”之间的“桥梁”。

托洛茨基主义主要内容是什么.

苏联***内托洛茨基(1879―1940,苏联人)与斯大林两派之间围绕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共产国际指导中国大革命的路线等问题的大辩论。属于托洛茨基一派的被称为“托洛茨基反对派”,简称托派。从1927年底开始,中国留苏学生中的托派分子陆续回到国内,从事托派活动。

1928年12月,托派分子区芳、梁干乔、宋逢春、陆一渊等在上海召开所谓第一次代表大会,成立了中国第一个托派小组织,自称“中国布尔什维克列宁主义反对派”,选举了中央机构“全国总干事会”,史唐任干事长。

1929年4月,创办《我们的话》,传播托洛茨基论述中国革命问题的观点。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陈独秀等人由于对革命前途悲观失望,逐渐变成取消主义者。他们接受托洛茨基的观点,认为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资产阶级对于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已经取得了胜利,它对人民的统治已趋稳定,中国社会已是资本主义占优势并将得到和平发展的社会。断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完结,中国无产阶级只有待到将来再去举行社会主义革命。认为在当时只能进行以“国民会议”为中心口号的合法运动,而取消革命运动。因此,他们被称为“托陈取消派”。

1929年8月5日,陈独秀给中共中央常委写信,要求中央接受托派的主张,改变中共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路线。陈独秀等拒绝中共中央的多次警告,坚持错误立场,在党内进行宗派活动,于同年11月15日被开除出党。

12月10日,陈独秀公开发表《告全党同志书》。

12月15日,陈独秀又纠集81人发表《我们的政治意见书》,公开打出“左派反对派”的旗帜,攻击党的政治路线。

1930年3月,他们创办《无产者》作为机关报。在此期间,归国留苏学生中的托派分子还成立了两个托派小组织:王文元、王凡西等组织的“十月社”和赵济、刘胤等组织的“战斗社”。

1931年5月1日至3日,在托洛茨基和托派临时国际的催促下,上述4个托派小组织在上海联合举行大会,建立统一的中国托派组织,名称沿用“中国***左派反对派”,选举了“中央委员会”,陈独秀、郑超麟、陈亦谋、王文元、宋逢春为常委,陈独秀被推为总书记。不久,它的领导成员先后被国民党政府逮捕,这个组织随即瓦解,但一些托派分子和托派小组织还在继续活动。

1935年1月,中国托派组织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同盟”。陈独秀成为中国托派组织的首领后,虽然对国民党反动政府仍有所批评,但主要地是进行反对中国***领导的革命斗争的活动。由于托派的主张完全脱离中国实际,加之内部派系的矛盾很深,所成立的统一组织很快陷于分裂和瘫痪,没有在社会上产生重大的影响。

托洛茨基主义的介绍

托洛茨基主义是托洛茨基所鼓吹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托洛茨基自视为布尔什维克列宁主义者、正统马克思主义的拥护者,主张建立先锋队政党。托的政治信条与斯大林主义、毛泽东主义有很大的不同,仍为有必要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永久革命。托洛茨基主义因为对国际主义等原则的坚持而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中的左翼。全世界有数目众多的团体仍将自己描述为托洛茨基主义者,并自视为坚持了托主义的传统,尽管他们对托主义有着许多不同的解释。

斯大林主义者、有社会民主主义背景的人常批判性地使用“托洛茨基主义”一词,来表示任何一种既反斯大林主义又反资本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

James P. Cannon在《美国托洛茨基主义史》写道:“托洛茨基主义并不是新的运动、教条,而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恢复和再生,这种恢复和再生在俄国革命和早期的共产国际得到了详细的解释和演绎。”

托洛茨基从他的永久革命理论出发鼓吹无产阶级革命,认为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未取得彻底成功的国家(如1917年之前的俄国),无产阶级必须永久性地不间断地坚持社会革命(“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革命)。托洛茨基认为,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不可能顶住来自怀有敌意的资本主义世界的压力,除非社会主义革命能够迅速地在其它国家展开。列宁及布尔什维克政党接受了这种理论,并因此将俄国革命看作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布尔什维克政党里的斯大林主义者集团则于1924年吸纳了“socialism in one country”的理论,一方面为与帝国主义国家接触创造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则以此攻击当时领导群体(如托洛茨基)理论的方式,从而提升了己方在马克思主义的地位。

在马克思主义里,托洛茨基主义是倾左的。托主义者赞成在苏联实现民主,反对与帝国主义力量接触,鼓吹掀起跨越欧亚大陆的革命浪潮。 托洛茨基领导的左翼反对派在1920年代的影响力日增,并于1928年被斯大林强力镇压。在被镇压后,该派仍在苏联国内秘密活动。托洛茨基最终流亡海外(土耳其、挪威、墨西哥)。

斯大林运用他在苏联的力量,于1928年控制了对世界各地***的官僚机构,摧毁了这些政党的作为布尔什维克主义基础的党内民主,并对托主义者尽力驱逐。反对政党路线的人,都被贴上托洛茨基主义者、法西斯者的标签。从托派的观点来看,***开始支持CPUSA等资本主义政府,并认为斯大林以此来显示自己并不会威胁到资本主义的规则,同时避免受到诸如十月革命那样的来自国内力量的威胁。

托洛茨基主义的发展

源于托洛茨基反对斯大林派继承列宁主义的政治思想,客观上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片面理解,以主张工人阶级先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反对斯大林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在反对斯大林主义方面,强调废除官僚专制;在反对社会民主主义方面,倡导战斗性的工人革命。

在1920年代,以托洛茨基为首的左翼反对派,在苏联和布尔什维克党内有着相当大的影响,直到斯大林于1928对左翼反对派进行残酷镇压。托洛茨基被流放,而他的支持者都被囚禁。斯大林利用他在苏联日益膨胀的势力,对世界各地的***进行官僚操控,并把托洛茨基主义者开除出党。自此,各个***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基础--党内民主,已经荡然无存。任何不同意党路线的人,都被标签为托派或法西斯份子,并遭受残酷的打压。“托派” ,经常被斯大林派用来套在异己份子头上,诬赖他们是叛徒。

在斯大林派的操控下,世界各地的***支持本国的资本主义政府,如美国***,以及跟国民党政府合作的中国***。世界各地的共产主义运动和工人斗争,因而遭受到严重的挫败。在中国1925-27年第二次革命,和1936-37年西班牙革命中,工人阶级遭受的惨败,就是斯大林主义路线一手造成的悲剧。托洛茨基后来发展出一套理论,论证苏联工人国家已经沦为“官僚化的堕落工人国家”。在堕落工人国家内,资本主义并未复辟,国有化工业和计划经济仍然存在;但是国家却被少数的官僚阶层所控制,与工人阶级的利益根本冲突。托洛茨基捍卫苏联,免受来自帝国主义势力和国内反革命力量的攻击,不过也号召在苏联内进行政治革命,以恢复社会主义民主。托洛茨基认为,如果工人阶级不从斯大林主义官僚中夺权,当群众士气低落时,官僚阶层为了自肥,就更倾向让资本主义复辟。

托洛茨基和他的支持者,于1938年成立第四国际。托洛茨基认为,只有建立在列宁的先锋党理论基础上的第四国际,才能够领导世界革命,而第四国际必须作为反对资本主义和斯大林主义的革命政党而建立起来。第四国际成立后的相当一段时期里,托洛茨基主义曾经是越南、斯里兰卡和玻利维亚等地的主要政治流派。托洛茨基主义有最大影响的地方却是在资本主义中心地区的美国与欧洲的法国,这两个国家都有相当一批工人运动干部和产业工人投身托洛茨基主义。在20世纪30—50年代中国,也有五百多人规模的托派运动,主要构成是上海江浙地区及华南地区的产业工人和革命知识分子,领导成员较多是前中共的中下层干部,包括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鼻祖、前中共创始人兼总书记——陈独秀。

成立第四国际的目的,是要捍卫苏联作为一个工人国家,通过工人阶级控制的国有化生产方式,独立于资本主义势力的干扰;同时,也力图推翻苏联的当权派---斯大林主义官僚政府。

每当斯大林派在某一国家掌权,他们必定首先迫害托派,把托派认定为他们最可怕的敌人。因此,托派运动一开始就必须面对来自资本主义和斯大林主义前后围剿。

二战期间,第四国际遭受到镇压,并面临瓦解。托洛茨基于1940年,被斯大林派遣的特务暗杀身亡。第四国际的众多成员,不是在跟法西斯主义斗争中被杀害,就是被斯大林派出卖,死在纳粹手上。

二战后,托洛茨基主义运动在若干国家遭到严重清洗。红军在二战后控制了半个欧洲。尽管斯大林的最初目标是要在东欧恢复资本主义政府,以作为苏联和西方的缓冲地带,资本主义很快地在这些国家被推翻,亲苏联的官僚化“***” 政府在这些国家上台。这对少数仅存的托洛茨基主义力量带来了新的问题。他们曾预测二战后将爆发革命浪潮(整个欧洲的确在二战后几年间处在革命边缘) ,但是他们没有预料到是各国斯大林主义红军来领导这些革命。这些新生的“***” 政权,被称为“变态工人国家” ,以作为跟苏联被称为“堕落工人国家” 的类比。

第四国际在战后的二十年间,缓慢地成长,而同时又发生派别的分裂。

1956年的匈牙利人民起义,和后来苏联入侵匈牙利,促使不少东欧国家以及世界各地的一些***知识分子,转向托洛茨基主义。后来,当红军于1968年入侵捷克斯洛伐克镇压“布拉格之春” 时,托洛茨基主义再赢得更多支持。

1968年革命浪潮的冲击下,新的社会运动和工人阶级斗争广泛爆发,托派政党积极参与在一连串事件和斗争中,并得到长足的发展。

在1980年代末和1990年代初的斯大林主义政权纷纷解体后,托洛茨基主义运动虽然也受到牵连,但是还是生存下来并很快的地恢复过来。今天世界各地都可以找到托派政党的踪迹,而在有些国家,托派政党比起原斯大林主义政党的规模更大且更为活跃。

第四国际统一书记处(United Secretariat of the Fourth International,USFI,改名为USec):衍生自1963年第四国际分裂出来的两大公开派别(第四国际国际书记处ISFI和第四国际国际委员会ICFI)的重新统一。最主要的支部是法国的革命共产主义联盟(Ligue Communiste Revolutionnaire)。统一书记处在60多个国家拥有组织,曾经世界范围内最强大的托派---美国社会主义工人党就属于这个组织。统一书记处的著名***有曼德尔、弗朗克、坎农等。

国际社会主义趋势(International Socialist Tendency,IST):主要围绕在英国社会主义工人党创办人Tony Cliff的思想上。跟很多国际流派不同的是,IST并没有正式的组织架构。IST的主要成员党是英国的社会主义工人党(SWP),SWP是英国目前最大的托派政党,也是英国停止战争联盟的主要推动力量。IST在韩国的All Together也有相当规模。IST主张“国家资本主义”(state capitalist) 的立场,接纳永久军事经济(permanent arms economy)和偏移不断革命(deflected permanent revolution)的理论。

工人国际委员会(Committee for a Workers' International,CWI) :应该是第四国际统一书记处之后,第二大的托派国际,在世界各地超过40个国家拥有支部。主要成员有英格兰与威尔斯社会主义党(Socialist Party of England and Wales),尼日利亚的民主社会主义运动等。CWI于1974年成立,当时成员主要是来自英国、瑞典、爱尔兰等国的“战斗派”。

马克思主义国际委员会(Committee for a Marxist International,又称International Marxist Tendency) 以格兰特(Ted Grant)和伍德斯(Alan Woods)思想为根据的托派源流组织。格兰特长期是英国工党内战斗派(CWI支部)的领袖,后来战斗派因是否继续在工党内操作的争论而分裂,多数派建立新政党,少数派的格兰特等被开除出CWI,并成立马克思主义国际委员会(CMI)。CMI实行在主流政党(工党、***或进步的资产阶级政党)内活动的政策。CMI主要在拉丁美洲获得较显著的发展,在委内瑞拉、秘鲁、阿根廷和墨西哥都有本身组织。

其它重要的国际托派组织,还包括以阿根廷工人党(Partido Obrero)为主导的重建第四国际委员会(Committee to Refound the Fourth International) ;以巴西统一社会主义工人党(Unified Socialist Workers Party)为主导的国际工人同盟(Liga Internacional de los Trabajadores ,International Workers League) ;以英国工人力量组织(Workers Power)为主导的第五国际同盟(League for the Fifth International) ;之前被命名为国际斯巴达克趋势(International Spartacist Tendency) 和斯巴达克同盟的国际共产主义联盟(第四国际主义者。

托洛茨基主义运动中的派别林立,的确团结工人力量是一大阻碍,这是托洛茨基主义运动必须克服的挑战。纵观当前资本主义毫无忌惮地肆虐,世界各地群众的反抗意识和斗争愈来愈激励,托洛茨基主义的幽灵又在世界徘徊了。斯大林主义政权在上个世纪末的倒台,不仅验证了托洛茨基主义的正确性,也扫清了左翼运动的一个“权威” 的障碍。世界各地的工人阶级,必须在一个新的斗争纲领下,完成前人未完成的使命--推翻资本主义,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世界。

什么叫托派?_托洛茨基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