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码科技 > 自我意识过剩的作者简介_自我意识过剩

自我意识过剩的作者简介_自我意识过剩

栏目:数码科技

作者:B姐

热度:0

时间:2024-02-29 09:53:33

酒井顺子(SAKAI JUNKO)

1966年生于日本东京,立教大学观光系毕业。曾任职于广告公司、生活研究所客座研究员,目前专职写作。著作有《败犬的远吠》、《少子》、《观光的悲哀》、《外貌的时代》、《烦恼咖啡馆》、《我是美女》等书。其中《败犬的远吠》获得第四届妇人公论文艺奖及第二十届讲谈社散文奖,并由日本电视台改编为日剧。而“败犬”一词更成为三十岁以上未婚女性的代名词,同时入选为2004年的日本社会流行语。

作者笔触幽默辛辣、见解独到,广受女性读者好评。也由于选题偏敏感的两性心理,经常一发表,便引起正反两极论战,蔚为话题。

2009年的最新作品为《女人也不景气?》。

自我意识过剩是自卑还是自负

生活在 社会 这个大家庭中,我们总是免不了会被他人议论优点或者是缺点。适当的接受他人给予的客观意见对孩子是有好处的,但某些过于在意他人看法的孩子,或许就不会生活得那么快乐。

邻居家的孩子文文,听他妈妈讲最近的情绪都特别的消极沮丧。刚开始文文妈妈还以为是因为前一次的考试成绩有所下降的原因导致。后来一问才知道,原来是因为孩子某一天穿了深红色的衣服去学校,没想到的是,却被班级里的同学嘲笑。

虽然孩子平常看起来神经大条,但其实他的感知能力和心思是最为细腻敏感的,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也会影响到孩子对自己的判断,而为了重新博取他人对于自己的关注,可能就会走上一条盲目改变,盲目否定自己的道路。

而孩子的这一种表现在心理学上可以称为自我意识过剩。简单一点来讲,就是指个体会对自我的存在过度的放大,非常在意别人对于自己言行举止的看法,甚至还会在公众场合表现出难为情或者尴尬的现象。

第一、家长对于孩子的过度忽视

由于客观的原因,或许很多家长都没有办法抽出太多的时间来陪伴孩子,或者是询问孩子最近在学校的具体情况,孩子的 情感 需求和生理需求都没有被家长照顾到。

而当孩子在学校被其他的小朋友充分关注的时候,他能够感受到一种莫名的开心和幸福的感觉,而家庭的忽视与同学的关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状态带给孩子的是巨大的反差,会让孩子慢慢倾向于过度去在意别人尤其是小伙伴的看法,从而就会产生一种自我意识过剩的行为。

第二、家庭情绪影响

现如今很多家庭都是由长辈代为抚养。孩子与长辈的 情感 连结就会变得越来越紧密,而因为对长辈的依赖,孩子也会主动想办法去拉近与长辈之间的亲密关系,从而充分关注到长辈的心情和情绪的细微变化。就比如说当爷爷奶奶,因为自己没有按时回家而生气时。虽然爷爷奶奶可能并不会大声的去责骂孩子,

但是言语举止的变化信号都能够被孩子敏锐地捕捉到,那么孩子也会想尽办法的去让爷爷奶奶的情绪恢复原来的轻松愉快,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也就会变得越来越过分在意他人对于自己的看法。

第三、亮眼的表现被他人吹捧

很多家长都会希望孩子能够全面发展,因此也就会送孩子去专业的辅导机构开发孩子身上的潜能,比如说画画、弹琴等等,当孩子在学校或者其他公众场合将技能展示出来的时候,也就会自然而然的受到周围人的吹捧。

这个时候孩子会认为所有的人都以自己为中心,所有的目光都投放在自己的身上,为了不打破别人对于自己的良好印象,孩子就会不由自主的去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第一、孩子容易被不自信的情绪所拖累

当表现出来的言行举止并没有符合他人对自己的期待,从而被他人指出缺陷或者是说出事实的时候,孩子就可能就会像文文一样,因为同伴的嘲笑而变得越来越自卑,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

自卑情绪的不断滋生会影响到孩子方方面面的发展。

第二、容易被他人的情绪所摆布

这类孩子会对外界的细微变化变得非常的敏感,若总是被他人所指摘或者是批评,他就会不自觉的想要去逃避,这也就是现如今有越来越多的孩子,总是喜欢宅在家里,却不愿意走出家门与别的小伙伴一起玩耍的原因之一。

不仅如此,因为过分在意别人对于自己的评价,孩子就会不自觉地按照别人的指令去做,而当孩子长大成人的时候,这一点缺陷就很容易被有心人利用和摆布去做某些不是那么恰当的事情。

因此,各位家长也需要注意孩子这方面的心理动向,力争将危害指数降到最低。

第一、尽量让孩子忽视“恶言”

有时候他人的看法也是带着主观情绪的。孩子并不需要过分的在意别人对于自己的每一句看法,家长更需要让孩子拥有正确分辨是非评价的能力。就以文文穿深红色衣服这件事情为例,家长可以这样跟孩子交流:可能只是一个小朋友觉得文文穿这件衣服不好看,并不代表其他所有人的看法。妈妈就觉得很好看。深红色的衣服,使文文看起来更加的有精神,你现在照照镜子,你自己觉得呢?

第二、做到及时的陪伴和表扬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很多时候还是因为家长陪伴时间不够,才会导致孩子自我意识过剩,那么家长也可以抽出一小部分的时间来陪伴孩子,比如说睡前的15分钟,时间不用很久,只是需要让孩子和家长每天都有一个可以交流的机会和时间。

家长可以给孩子读睡前故事,而家长也可以从孩子阅读书籍的认真模样这一点入手来表扬孩子,让孩子自己去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

第三、帮助孩子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作为家长需要告诉孩子的是对于自身的评价,并不只是在外貌衣着这些外在的东西身上。更多的关心你的人会更在意你身上的优点和魅力。比如说孩子喜欢跳舞,那么家长就可以跟孩子一起进行表演,多拍一些可爱的小视频,并且把这些视频在征得孩子的同意的前提下发到社交平台,让孩子既能够从视频中更加直观地看到自己的不足,又能够从夸赞的言语当中激发孩子继续前行的动力。

所以说,如果发现自家孩子总是过于在意他人的想法,那么家长也需要重视起来,自我反省是否是因为自己陪伴的时间过少才会导致这种情况的发生,如果有,那么就从现在开始改变。

而心理学上有一个印象管理理论。它是指人们试图管理和控制他人对自己形成的印象的过程,恰当的印象管理能够让孩子在人际交往当中更加如鱼得水。但过犹不及,这个分寸也需要靠孩子和家长自身付出的努力才能够精确把控。

孩子扭捏害羞可能是“自我意识过剩”,该如何让娃拥有平常心?

有些人有一种毛病,既想跟别人亲近,但是要害怕别人不喜欢自己。对别人的评论尤其在意,这就是所谓的自我意识过剩,这些人看似“自卑”,表现得自己毫不重要的样子,但是他们其实无比强烈地关注自己的存在,很多性格外向的人,其实是自我意识很弱的人,他们在公共场合,可以忘记自己的存在,然后去完成自己的目标,所以这种人往往很“厚脸皮”,去争取自己想做的事情。

自我意识很强的人,在人际交往中,会常常产生一种羞耻的感受,主动去做一件事,会让人带来一种不安全感,让他们处在难受之中。被动对于这些人来说,是一种保护自己的方式,给大家举个例子吧,如果是自我意识强的人,主动跟别人在微信聊天,如果对方没有及时回复,那么他们就会觉得:“他是不是讨厌我?”而如果是那种自我意识弱的人,就会觉得,对方应该是正在忙。

那些社交恐惧的人,会有一个倾向,觉得在人际交往中出现问题的话,都是自己的问题。很多人都说,在爱情中,主动的人就输了,但是其实不一定,那么主动的人往往并不在意会不会输,如果爱的话,就深爱,如果得不到反馈的话,那么也不会过于伤心。

自我意识过剩该怎么办?

应该让孩子正确的认识自我和外界的关系,才可以让孩子拥有一个平常心。

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总会碰到一些心理比较敏感的孩子,这些孩子可能比较扭捏或者害羞,通常我们都会认为是因为他们的自我意识过剩,那么针对这个问题我会从以下几点做详细解答。

一、孩子为什么会扭捏害羞?

当碰到孩子扭捏害羞的时候,很多家长都会认为这是因为孩子的自我意识过剩。这样的一个判断并没有错,因为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自身和外部的接触会变得越来越多,同时孩子也会更加深刻的认识到自己是谁,这就是孩子自我意识启蒙的一个过程。碰到孩子发生扭捏害羞行为的时候,这个时候家长一定要予以正确的引导,通过这样的一个方式才可以帮助孩子建立一个健康完备的心理素质。

二、怎么样让孩子拥有平常心?

孩子们扭捏和害羞的时候,往往是因为自己想的太多了,或者说这样的孩子太敏感了,碰到这样孩子的时候,一定要通过一定的引导让孩子拥有一个平常心。这个时候父母可以和孩子静下心来谈一谈,了解一下孩子在碰到一个问题时候的心理感受,通过成年人的一些思考方式来对孩子做出引导,同时也可以教育孩子每个人都有自我意识,拥有自我意识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希望孩子们可以正常看待这个问题。

三、最主要的还是大人的耐心。

上面只是提到了教育孩子的方法,其实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最主要的还是大人的耐心。当碰到孩子有心理问题的时候,一定要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通过这样的一个方式让孩子知道你在尊重他的思考,同时也可以建立起一个有效的沟通桥梁。

关于这个问题,小伙伴们有什么样的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互动。

孩子过分在意别人的看法,自我意识过剩是关键,这3点是破局关键

自我意识过剩这个词是在B站上看一个心理博主的视频了解到的。

自我意识过剩是指当外界有事物发生改变时,很容易和自己联系起来,但可能和自己并没有关系。

我有些属于这一类人,有这种特点的人容易产生内耗、钻牛角尖,容易有压力感和束缚感。

根据我自身的情况有以下表现:

(1)遇事容易钻牛角,一个劲地想,觉得只有自己才会这样。

遇到事会一直想一直想,而且想各种情况;把太多精力集中在自己身上,而不是把眼界放宽一些,看看外面的世界,其实很多人都会有这些问题,并不是自己才有。

所以一旦意识到自己处于这种状态,马上问自己这是真实情况吗?我是如何得到这些判断的 停止想象那些莫须有的情况,并且学会向外界寻求帮助。

(2)如果自己犯错了的话就会一直责怪自己,不放过自己,越想越觉得这个情况很严重,最后可能不是这个困难或者挫折本身把自己压倒了,而是这些想法。

碰到这种情况就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然后告诉自己过去的已经过去了,不要再一味沉溺。

(3)太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很容易把他人对自己的反应编码为对自己的各种评价。

这样会很容易感到累。其实有时候别人不一定对你有什么想法,就算有那也只是他眼中的你,对你本身发展没有什么好处的话,过多在意没有任何意义,只会加大需要处理的信息量,产生内耗。

人是群居动物,无论我们做什么,别人都会看,都会有他们自己的见解,这很正常。

但是请记住,不是每一个人的想法你都要在意。

而且当我们太过于在意他人看法时,就会一定程度上遮掩,把好的一面表现出来,这样自己会很累,容易把不好的情绪堆积在内心。

同时别人也很难了解到你是什么样的人,容易有生疏感,总觉得隔着点什么。

那么无论是容易钻牛角尖还是在意别人的看法都有一个通用的方法:写下这些想法。

写作是一剂良好的冷静助剂。当你把这些想法写下来后就会对自己的想法感到惊讶: 为什么会这样想?我居然会有这样的想法。

想法停留在脑子里时,我们是当局者迷的状态,被陷入在想法里;而一旦想法被写出来后,就跳出来了,能够做到旁观者清。

当然长期冥想的人也许能够不用借助写就跳出来看,但这种应该是比较高的冥想境界。

我坚持冥想快一年,每天20分钟,目前只能专注于当下做的每件事,体察当下的想法和感受,有时候能够意识到自己在想什么然后及时改变。

但对于不好、自我意识过剩这类念头很难察觉,因为很多时候不写下来发觉不了,会觉得理所当然。

最后,与大家共勉一位朋友的话:‘人出社会后的成长,就是不断与自己的弱点作斗争,不断超越自己!’

孩子扭捏害羞是“自我意识过剩”,哪些方法可以让娃拥有平常心?

好朋友文文(化名)讲述道,自己的女儿经常在意别人的看法,有一次女儿被竞选为班里的主持人,恰逢要参加晚会,就轮到女儿主持,可女儿的内心十分的忐忑不安,出门之前站在镜子前面,一直在检查自己的服装问题。

生怕自己哪一个地方没有做到位,会遭到老师的批评,会惹来同学的嘲笑。站在镜子前面,足足有两个钟头,女儿一直在家里走来走去,夫妻俩看出女儿确实非常焦虑。

于是夫妻俩都在努力的开导女儿,女儿在双方父母的开导之下,但同时文文也担心孩子这种过分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无形之中会给孩子造成很多压力上的问题。

“镜中我”理论,由美国 社会 学家查尔斯·霍顿·库利在他的1902年出版的《人类本性与 社会 秩序》一书中提出:个体根据他人对自己的反应和评价而产生的自我观念。其实镜中的我并不是真实的,反而是他人眼中的我,导致自己产生的这种自卑感

长时间孩子的这种自我意识,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很大的伤害,所以我们当家长的一定要重视孩子的这种意识。

然而文文女儿的这种想法其实是属于一种自我意识过剩,在我们父母的意识里并没有这个词语,那到底什么是自我意识过剩呢?

美国心理学家埃里伯特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过度的自我感知就是自我意识过度,它会让我们将自己的行为放大,甚至过度的怀疑自己,想要去得到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现如今的孩子们,表现出来的就是一种自我荣誉感和羞耻感,把自己在某个环境中存在的意义过度放大,一直认为别人的关注对自己比较多,过多在乎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反而束缚了自己的一举一动。

甚至自己内心的思考是以别人为中心,过度的强调自己在一个场合中的作用,因为别人都会关注自己的一举一动。

往往孩子们自我意识过剩都是有一定的原因的,父母们一定要注意以下原因,因为这几点就很有可能引起孩子的心理上的压力,这三点才是破局的关键。

●自我意识过剩的原因有哪些?

1.家长在日常小事中对孩子的忽视。

如果我们家长对自己的工作特别的上心,反而忽略掉了孩子,孩子的想法和 情感 就会在家长面前不被受到关注,那么心理上就有可能会产生极度的自卑。

正如如果学校的孩子和老师问起孩子的穿着打扮,行为动作,孩子自然就也会对别人说过的话,有一定的关注度,孩子这时候就会感觉到被别人的关注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由于家庭和学校给孩子带来环境上的反差,从而使得他十分注意别人带给自己的看法。

逐渐孩子就变得敏感多疑,过分注意别人的看法,从而在日常的生活中,孩子自己也会否定对自己的认知和看法。

2.家庭氛围的影响。

相信大家都知道著名演说家马克吐温,马克吐温听牧师演讲的时候正打算捐款,但牧师过了几分钟之后还没有把话讲完,他于是不耐烦了,决定自己只捐一些零钱算了,然而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彻底惹恼了马克吐温,他于是不捐了。

不仅如此,马克吐温还悄悄的从盘子里拿走了两元钱。马克吐温为什么这样做呢? 这就是由于过多刺激,在时间的作用下而产生的逆反心理 这就是著名的超限效应

所以在家庭教育过程当中,我们不要因为孩子犯错而一而再再而三的批评,这样孩子老是会对自己的行为产生质疑,是不是自己哪里做的没有到位?一度的怀疑自己的所作所为,从而孩子就会产生这种自我意识过剩的心理。

3.孩子在公众场合表现优秀。

自己家孩子通常会有一些很棒的技能,这时候许多家长和小朋友的眼光都会不自觉的放到自己身上,因此孩子的内心也会时时刻刻的忐忑不安,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外貌打扮。这其实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现象,很多小孩子都喜欢关注自己的外貌。

但这也是导致孩子自我意识过剩的原因之一,小孩子都会去上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艺术课,但比自己家优秀的孩子比比皆是,所以我们要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避免孩子产生意识过剩。

以上几点都是孩子们自我意识过剩的原因,但我们父母一定要对孩子自我意识重视起来,及时帮助孩子走出困惑。

●孩子自我意识过剩,做家长的应该怎么办?

1.教孩子换个角度考虑问题。

别林斯机曾经说过一句话:一千个观众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我们要教导孩子,不要过分去在乎别人的感受,让孩子去换个角度看待问题。如果我们的孩子碰到一件不好的事情,我们要教会孩子挖掘这件事情比较好的方面,并且从自己做起。

换个角度,孩子们的内心也许就会不一样,看到事物的多层次,这样同时也可以调节孩子的情绪,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心态,养成一种自信的性格。

2.家长要教会孩子尝试不一样的自己。

我们要引导孩子,让孩子拥有不同的想法,他的人生应该属于一个独立的个体,在孩子属于自我意识的状态下,我们要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要让孩子追求美好的事物,我们做父母的这事就要有一定的指导意识。

让孩子跳出舒适的圈子,尝试更多不同的选择。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失败并不可怕的,机会激发孩子的潜能,让孩子面对未知的未来尝试第一次。

3.要给孩子充分的自由。

给孩子一定的自由,前提是一定不要放飞孩子,我们中国式的家长面对爱和自由往往都是分不清楚的,很多父母认为孩子是自己的,并不是单独的个体,这从而就有了一个居高临下的状态,孩子没有办法和父母很好的沟通交流。

家长应该适当的让孩子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就这样孩子才能够有更美好的未来,我们要让孩子大胆的去面对自己,因此不被受到别人的评价,就要让孩子积极的看待,学会在生活中取悦自己。

今日话题:你家孩子在意别人的看法吗?欢迎在留言区评论分享

什么叫自我意识过剩?可以举例子吗?

过度的自我意识意味着放大自己的行为和举止,并总是认为别人在关注自己,但自己却害怕太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在她看来,老师将始终关注她,如果老师误解了她,那会影响她在老师心中的形象,关于孩子的情况,老师可能根本没有注意,或者老师只是因为多次阅读而认为书被弄皱了,因此,用外行的话来说,过度自我意识的意思是 思考太多 。

过度的自我意识会使孩子变得敏感

孩子在小时候也有自己的意识和想法,所以当孩子的自我意识过高时,周围人的无意识行为或表现也可能导致孩子受到伤害。如果孩子长时间这样做,他的个性就会变得敏感,过度的自我意识会使儿童缺乏表达自己的信心,如果孩子有过度的自我意识,他们会害怕别人自我评价,因此,这样的孩子将在生活中保持谨慎和谨慎,不会为之奋斗,也不会勇于表达自己。

孩子会注意他人的评价并影响他们自己的判断

许多父母可能认为孩子性格内向或害羞,因此没有任何理由使孩子发生这种变化。一些孩子过度的自我意识可以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在外出前换衣服时,她经常考虑,如果我穿这件衣服出门,别人会觉得它太丑陋了吗?这种过分强调他人的评价,将使人们逐渐忘记自己的思想并影响自己的判断力,一方面,儿童也需要独立的空间。如果孩子的自我意识过强,则大多数是家庭环境造成的。

这时,父母必须注意适当地陪伴孩子,不仅要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而且要给孩子独立的空间。如果孩子一直受到家庭中所有长者的关注,那么每个人都对他寄予厚望,当孩子在如此紧张的环境中成长时,他会要求自己做好所有事情,并且会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这关系到每个人的情绪,因此父母和家人无需总是关注和评估孩子,并在遇到问题时可以帮助孩子。

自我意识过剩是指对自我存在过分放大,要么总觉的别人在看自己,因为太在乎别人而限制了自己的言行;或是过分以自身认知干涉外界。也就是俗称的“太把自己当回事”。

拓展知识:

要怎么治好?

首先要意识到这种状态有问题,如果,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就不可能进行改变。这种改变从来不是别人的话能够强加的,只有一个人真正意识到自己的生活状态对自己的影响,想寻求一种更好的生活状态,才有可能带来改变的契机。其次要知道什么样的状态才是正常的,适合人发展的。

一两句说不完,简单介绍下,表里如一的,有明确的界限,能够自由和人拉进距离或者疏远的,关注点在发生的事情和自己的感受上,以及自己给别人的感受上,而不是在揣摩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上(注意这两者的区别)。

在这方面,最好找一下积极心理学的书来看看。然后就是需要有计划性地进行改变。这是最漫长也是影响最大,最重要的一部分。你要找出自己的目标,比如榜样人物,身边的或者名人,比如一些你认同的也符合正常自我意识情况的描述。

对这些目标收集尽量多的资料,学习他们在不同的情景下是如何反应,有意识地给自己做一些这方面的练习,学习他们的思维逻辑。同时也去看一些心理学方面的书籍,育儿和积极心理学的都不错。至于为什么看育儿呢?这里是我最推荐的。

因为人的创伤大部分来自童年埋下的阴影。但很多人已经变成了成人,他们的父母也不可能再反哺,他们需要了解自己是怎么变成现在的样子,知其然才知其所以然,并且要知道怎么去治愈自己。

虽然无法回到过去,但是他们还有可以做的事,他们的一部分已经长大成人,他们可以在这种育儿知识的学习中,自己扮演父母的角色,对内心里那个受创的孩子进行治疗。

自我意识过剩的作者简介_自我意识过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