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码科技 > 初唐四杰是指哪四个人?_初唐四杰是谁

初唐四杰是指哪四个人?_初唐四杰是谁

栏目:数码科技

作者:B姐

热度:0

时间:2024-02-29 09:58:03

初唐四杰是指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王勃未成年则被赞为神童,他的《滕王阁序》非常出名;杨炯自小被称为神童,以边塞征战诗著名;卢照邻年少博学能问,尤其擅长七言歌行;骆宾王7岁能诗,《咏鹅》就是幼年所作。

初唐四杰是指哪四个人

初唐四杰其实就是指我国唐代时期的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四人。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就被赞为神童,年幼时写的骈俪文《滕王阁序》是经典名篇。杨炯在显庆四年就被赞为神童,比较擅长写边塞征战诗,风格豪放。

卢照邻年少时师从曹宪、王义方,博学能问,擅长写诗,尤其擅长七言歌行,对于推动七古的发展有贡献。骆宾王7岁时就会写诗,有着“神童”的称号,大家耳熟能详的《咏鹅》就是他幼年时所作。

初唐四杰的特点

初唐四杰青少年时期就非常出名,他们都是官小但名气很大,年少但才华很高的诗人,在初唐时期的诗坛上有着很重要的地位。他们的诗文虽然没有摆脱齐梁时期的绮丽风气,但已经开始初步扭转文学风气。

初唐四杰分别是谁?

“初唐四杰”指的是的王勃(650~676)、杨炯(650—693)、卢照邻(约630~680)、骆宾王(约638~?)的合称。初唐四杰是我国诗歌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诗人。四杰的诗文虽未脱齐梁以来绮丽余习,但已初步扭转文学风气。他们的诗歌,从宫廷走向人生,题材较为广泛,风格也较清俊。四杰正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人物。他们的革新、创造为唐诗的健康发展开辟了道路。代表作: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杨炯:《从军行》

卢照邻:《长安古意》

骆宾王:《在狱咏蝉》

初唐四杰指的是哪四位诗人,初唐四杰指的是谁

王勃。

初唐诗坛,出现了四个才华横溢的青年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以文章齐名天下,人们称之为“四杰”,而被推为“四杰之冠”《四库全书总目》的则是“神童”王勃。

初唐四杰是中国唐代初年,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为“王杨卢骆”。四杰齐名,原并非指其诗文,而主要指骈文和赋而言。

后遂主要用以评其诗。杜甫《戏为六绝句》有“王杨卢骆当时体”句,一般即认为指他们的诗歌而言;

初唐四杰都有谁?

1.初唐四杰指的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这四位人物,这四人都是我国唐朝初期十分有文采的诗人,世人有时也会将这四人合称为“王杨卢骆”,这四人的诗文一改唐朝之前绮丽萎靡的诗风,对于后唐诗歌发展有着很大影响。

2. 王勃,字子安,属于如今的山西人。

3.是初唐时期的儒客大家,他的诗歌作品既壮阔明朗又不失慷慨激越,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江亭夜月送别》等。

4. 杨炯,字令明,属于如今的陕西人,他的文学才华出众,尤擅诗歌,他的作品多写得质朴真切,具有很强的真情实感,代表作品有《送梓州周司功》、《从军行》等等。

5. 卢照邻,字升之,属于如今的河北人,尤工诗歌骈文,他的作品词采富艳,境界开阔,代表作品有《长安古意》、《十五夜观灯》、《元日述怀》等。

6. 骆宾王,字观光,是浙江人。

7.骆宾王的诗歌作品辞采华胆,格律谨严,代表作品有《帝京篇》、《为徐敬业讨武曌檄》、《畴昔篇》等等。

初唐四杰是哪四个人

初唐四杰都有谁?

初唐四杰指的是王勃、骆宾王、杨炯、卢照邻这四个人

“初唐四杰”是中国唐代初期四位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王杨卢骆”。

初唐四杰:

四杰齐名,原并非指其诗文,而主要指骈文和赋而言。后遂主要用以评其诗。杜甫《戏为六绝句》有“王杨卢骆当时体”句,一般即认为指他们的诗歌而言;但也有认为指文,如清代宗廷辅《古今论诗绝句》谓“此首论四六”;或认为兼指诗文,如刘克庄《后村诗话·续集》论此首时,举赋、檄、诗等为例。

四杰名次,亦记载不一。宋之问《祭杜学士审言文》说,唐开国后“复有王杨卢骆”,并以此次序论列诸人,为现所知最早的材料。张说《赠太尉裴公神道碑》称:“在选曹,见骆宾王、卢照邻、王勃、杨炯”,则以骆为首。杜甫诗句“王杨卢骆当时体”,一本作“杨王卢骆”;《旧唐书·裴行俭传》亦以杨王卢骆为序。

四杰的诗文虽未脱齐梁以来绮丽余习,但已初步扭转文学风气。王勃明确反对当时“上官体”,“思革其弊”,得到卢照邻等人的支援(杨炯《王勃集序》)。他们的诗歌扭转了唐朝以前萎靡浮华的宫廷诗歌风气,使诗歌题材从亭台楼阁、风花雪月的狭小邻域扩充套件到江河山川、边塞江漠的辽阔空间,赋予诗以新的生命力。卢、骆的七言歌行趋向辞赋化,气势稍壮;王、杨的五言律绝开始规范化,音调铿锵。骈文也在词采赡富中寓有灵活生动之气。陆时雍《诗镜总论》说“王勃高华,杨炯雄厚,照邻清藻,宾王坦易,子安其最杰乎?调入初唐,时带六朝锦色。”四杰正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杰出人物。

“初唐四杰”是指中国唐代初期四位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王杨卢骆”。

“初唐四杰”曾开创清新质朴文风初唐四杰都有谁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诸人皆曾入蜀。北京人卢照邻将其短短五十载生命中将近四分之一的时光留给远离故土的巴蜀。河东望族王家的年轻后生王勃则因为一篇斗鸡檄文惹怒高宗,被驱逐入蜀,所到之处受尽热忱款待。尽管政治失意、岁月蹉跎,纵游巴蜀、放旷诗酒的蜀中生活给了“四杰”们迥异于中原或者关中的生活体验,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游历蜀中之后的初唐四杰将巴蜀的慷慨馈赠淋漓尽致地发挥在诗歌中,一扫初唐诗坛靡颓浮艳之风,开创出清新而质朴的文风。

初唐四杰之首王勃出身望族,为隋末大儒王通的孙子(王通是隋末著名学者,号文中子),王通生二子,长名福郊,次名福峙,福峙即王勃之父,曾出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交趾县令、六合县令、齐州长史等职。可知王勃生长于书香之家。王勃也是王绩的侄孙。

初唐四杰之首王勃小时候很聪慧,从小就能写诗作赋,世人目为神童。

初唐四杰,中国唐代初年,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王杨卢骆”。

初唐四杰是指中国唐代初年,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王杨卢骆”。

四杰齐名,原指其诗文而主要指骈文和赋而言。四杰的诗文虽未脱齐梁以来绮丽余习,但已初步扭转文学风气。四杰正是初唐文坛上新旧过渡时期的人物。卢、骆的七言歌行趋向辞赋化,气势稍壮;王、杨的五言律绝开始规范化,音调铿锵。骈文也在词采赡富中寓有灵活生动之气。陆时雍《诗镜总论》说“王勃高华,杨炯雄厚,照邻清藻,宾王坦易,子安其最杰乎?调入初唐,时带六朝锦色。”

初唐四杰,中国唐代初年,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简称“王杨卢骆”。

四杰齐名,原并非指其诗文,而主要指骈文和赋而言。后遂主要用以评其诗。杜甫《戏为六绝句》有“王杨卢骆当时体”句,一般即认为指他们的诗歌而言;但也有认为指文,如清代宗廷辅《古今论诗绝句》谓“此首论四六”;或认为兼指诗文,如刘克庄《后村诗话·续集》论此首时,举赋、檄、诗等为例。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上面那一段复制贴上的吓到我了,仔细找了半天,答非所问~~

初唐四杰有谁?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初唐四杰指的是什么人物(初唐四杰具体指的是谁)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1、王勃:王勃年幼时写的骈俪文《滕王阁序》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名篇,久为众口传诵。他的诗清新自然,一篇之中常有警句,有如奇花异草杂缀在幽谷之中,使人百读不厌。

2、杨炯:杨炯以边塞征战诗著名,所作如《从军行》、《出塞》、《战城南》、《紫骝马》等,表现了为国立功的战斗精神,气势轩昂,风格豪放。

3、卢照邻:卢照邻工诗,尤其擅长七言歌行,对推动七古的发展有贡献。代表作《长安古意》,诗笔纵横奔放,富丽而不浮艳,为初唐脍炙人口的名篇。

4、骆宾王:骆宾王辞采华胆,格律谨严。出身寒微,少有才名。公元684年,跟随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时,撰写《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徐敬业败亡后,下落不明,或说被乱军所杀,或说遁入了空门。

扩展资料

初唐四杰的文学作用:

1、初唐四杰为代表的寒素诗人崛起于诗坛,真正为唐诗的创建带来勃勃生机。他们在唐诗发展史上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他们共同反对上官仪之流的文风,表现了改进齐梁诗的新局面。

2、初唐四杰赋予了诗歌新的生命力,提高了诗歌的思想意义,展现了带有新气息的诗风,推动了诗歌向着健康的道路发展,四杰虽然在一定的程度上仍然是齐梁诗的继承者。

3、初唐四杰的抒情诗(包括咏怀、咏史、送别的诗)内容是大大地丰富了,写景、咏物的诗也有了一些新的进展。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初唐四杰

百度百科-骆宾王

唐宋8大家,初唐4杰,分别是什么?

1.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

2.《旧唐书·杨炯传》说:“杨炯和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诗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

3.补充:王勃(650--676)字子安。

4.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5.隋末硕儒王通之孙。

6.14岁应举及第,授朝散郎。

7.沛王李贤闻其名,召为王府修撰,因戏作《檄英王鸡》文,被高宗逐出王府。

8.任虢州参军时,因擅杀官奴,犯死罪。

9.遇赦后,渡海省亲,溺水受惊而死。

10.少时即才华出众,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

11.作诗能突破当时文坛的宫体诗束缚,风格较为清新明朗。

初唐四杰是谁呀?

唐宋八大家分别是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初唐四杰分别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一、唐宋八大家

1、韩愈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2、柳宗元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 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3、欧阳修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

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

4、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5、苏洵

苏洵(1009年5月22日—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自号老泉,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苏洵擅长于散文,尤其擅长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谥法》三卷,均与《宋史本传》并传于世。

6、苏辙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

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栾城集》等行于世。

7、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在文学上,王安石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

8、曾巩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

曾巩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与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并称“南丰七曾”。曾巩文学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冲和”,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称“南丰先生”。

二、初唐四杰

1、王勃

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汉族,唐代文学家。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王杨卢骆”、“初唐四杰”。

王勃自幼聪敏好学,据《旧唐书》记载,他六岁即能写文章,文笔流畅,被赞为“神童”。九岁时,读颜师古注《汉书》,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十六岁时,应幽素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

因做《斗鸡檄》被赶出沛王府。之后,王勃历时三年游览巴蜀山川景物,创作了大量诗文。返回长安后,求补得虢州参军。

在参军任上,因私杀官奴二次被贬。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2、杨炯

杨炯(约650—约693),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唐代文学家,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

杨炯自幼聪敏博学,唐显庆四年(659年)应童子举及弟,翌年待制弘文馆,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应制举,补秘书省校书郎。

唐永淳元年(682年)擢为太子(李显)詹事司直,唐垂拱二年(686年)被贬为梓州司法参军,唐如意元年(692年)任盈川令,约如意二年(693年)卒于任上。

杨炯文学才华出众,善写散文,尤擅诗。现存诗30余首,以五言见长,多边塞征战诗篇,所作如《从军行》《出塞》《战城南》《紫骝马》等 ,气势轩昂,风格豪放,表现了为国立功的战斗精神。

在艺术上,对仗工整,音韵合律,既有律诗的严谨之风,又有乐府诗的明快特色。其他唱和、纪游的诗篇则无甚特色,且未尽脱绮艳之风。另存赋、序、表、碑、铭、志、状等50余篇。

杨炯反对宫体诗风,主张“骨气”、“刚健”的文风。他的诗在内容和艺术风格上以突破齐梁“宫体”诗风为特色,在诗歌发展史上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明代童佩辑有《杨盈川集》十卷。

3、卢照邻

卢照邻(约636-约695)字升之,自号幽忧子,汉族,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涿州)人,初唐诗人。

卢照邻出身望族,曾为王府典签,又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在文学上,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文词齐名,号为“初唐四杰”。有7卷本的《卢升之集》、明张燮辑注的《幽忧子集》存世。

卢照邻尤工诗歌骈文,以歌行体为佳,不少佳句传颂不绝,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等,更被后人誉为经典。

4、骆宾王

骆宾王(约公元619年—约公元687年),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唐代诗人。

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调露二年,除临海丞,不得志,辞官。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时,骆宾王为其代作《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檄文罗列了武后的罪状,写得极感人。当武后读到“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何托)”两句时,极为震动,责问宰相为何不早重用此人。徐敬业兵败后,骆宾王下落不明,或说被乱军所杀,或说遁入了空门。

骆宾王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他辞采华胆,格律谨严。长篇如《帝京篇》,五七言参差转换,讽时与自伤兼而有之;小诗如《于易水送人》,二十字中,悲凉慷慨,余情不绝。有《骆宾王文集》遗世。

百度百科——唐宋八大家

百度百科——初唐四杰

沈全期、 宋之问

初唐时期最终完成律诗定型的两位诗人是沈全期、 宋之问。自唐初以来,在诗歌律化进程中出现的半古半律的诗体现象至四杰而有所改观,其五律的对式律作品锐减,同时尚有部分近体诗未能谐协音律,留有较多的过渡阶段痕迹。而之后的文章四友以及沈佺期、宋之问等,对于四杰在诗体方面将唐初以来的混沌状态加以分 离与规范的初建之功与实践成果,显示出进一步巩固与推进的态势。

扩展资料:

盛唐间仅建立了格律形式,内容尚不充实,诗体的美学功能也远未展开。经杜甫“运古于律”,境界始大,感慨始深,变化出奇,律体方尊。到晚唐温庭筠、李商隐诸家,苞综正变,会通源流,诗格更趋于精纯。晚唐律诗最为发达,从姚合、许浑以至司空图、韩偓,几乎所有的诗歌名家都以工律体著称,有的甚且只工律体。特别是李商隐、杜牧、温庭筠等几位七律圣手,他们不单修整了律诗的形体,而且改造了律诗的气质,把律诗艺术推进了一个新的阶段。

初唐四杰是指哪四个人?_初唐四杰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