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码科技 > 沁园春雪原文朗诵词_沁园春雪背景

沁园春雪原文朗诵词_沁园春雪背景

栏目:数码科技

作者:B姐

热度:0

时间:2024-02-29 09:58:26

沁园春雪朗诵完整版

作者: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雪朗诵完整版2

沁园春雪的历史背景

创作背景:

1936年,红军组织东征部队,准备东渡黄河对日军作战。红军从子长县出发,挺进到清涧县高杰村的袁家沟一带时,部队在这里休整了16天。

2月5日至20日,毛泽东在这里居住期间,曾下过一场大雪,长城内外白雪皑皑,隆起的秦晋高原,冰封雪盖。天气严寒,连平日奔腾咆哮的黄河都结了一层厚厚的冰,失去了往日的波涛。

毛泽东当时住在农民白治民家中,深夜。见此情景,颇有感触,填写了这首词。《沁园春·雪》最早发表于1945年11月14日重庆《新民报晚刊》,后正式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

作品赏析:

《沁园春·雪》突出体现了毛泽东词风的雄健、大气。作为领袖毛泽东的博大的胸襟和抱负,与广阔雄奇的北国雪景发生同构,作者目接“千里”“万里”,“欲与天公试比高”;视通几千年,指点江山主沉浮。充分展示了雄阔豪放、气势磅礴的风格。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可谓承上启下,将全词连接得天衣无缝。“江山如此多娇”承上,总括上片的写景,对“北国风光”作总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启下,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抒发诗人的抱负。

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给人严丝合缝、完整无隙的感受。祖国的山河如此美好,难怪引得古今许多英雄人物为之倾倒,争着为统一天下而奋斗。

一个“竞”字,写出英雄之间激烈的争斗,写出一代代英雄的相继崛起和衰落的经历。“折腰”的形象,展示了每位英雄人物为之倾倒的姿态,并揭示了为之奋斗的动机。

全词用字遣词,设喻用典,明快有力,挥洒自如,辞义畅达,一泻千里。全词合律入韵,似无意而为之。虽属旧体却给读者以面貌一新之感。不单是从词境中表达出的新的精神世界,而首先是意象表达系统的词语,鲜活生动,凝练通俗,易诵易唱易记。

沁园春雪的作者介绍和写作背景

1、《沁园春·雪》背景:一九三六年二月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七律·长征》背景:一九三五年十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3、《沁园春·长沙》背景:一九二五年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候。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毛泽东沁园春雪写作背景

毛泽东(1893—1976年),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诗人,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著有《毛泽东诗词》《毛泽东文集》等。

1936年,红军组织东征部队,准备东渡黄河对日军作战。红军从子长县出发,挺进到清涧县高杰村的袁家沟一带时,部队在这里休整了16天。

2月5日至20日,毛泽东在这里居住期间,曾下过一场大雪,长城内外白雪皑皑,隆起的秦晋高原,冰封雪盖。天气严寒,连平日奔腾咆哮的黄河都结了一层厚厚的冰,失去了往日的波涛。毛泽东当时住在农民白治民家中,深夜。见此情景,颇有感触,填写了这首词。

《沁园春·雪》最早发表于1945年11月14日重庆《新民报晚刊》,后正式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

扩展资料

白话译文

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与老天爷比比高。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称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百度百科—沁园春雪

沁园春雪50字时代背景

写作背景是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表达对革命斗争的思考和呼唤。

1、背景介绍

毛泽东是中国***的主要***之一,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他的诗歌作品《沁园春雪》是在1944年写的,这个时期正值中国抗日战争和内战时期。毛泽东身处延安的陕北根据地,他通过观察自然景色和思考社会现象,表达了自己对革命斗争的深刻思考和呼唤。

2、写作目的

毛泽东写下《沁园春雪》这首诗的目的是通过自然意象来表达他对革命事业的关注和呼唤。这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借助雪花的形象,抒发了他对于国家前途命运的思考和对人民困境的关注。

3、雪花寓意

在《沁园春雪》中,毛泽东将雪花比喻为革命者的信仰和追求。雪花纯洁而坚韧,像是革命者的意志和品质。他通过对雪花的描绘,寄托了对于美好社会的向往和对革命斗争的坚定信念。

4、社会现象的思考

除了自然意象,毛泽东还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思考来表达他对革命事业的关切。他用"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的诗句,揭示了农村革命事业的兴起和人民对新生活的渴望。他希望人民能通过团结和努力,实现国家独立和社会进步。

毛泽东思想才华及精神传承

1、毛泽东思想的影响:

他的思想对中国的历史和现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提出的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的指导思想,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所表达的对革命事业的思考,体现了他作为革命领导者的深刻理论和实践思想。

2、毛泽东艺术才华的体现:

除了作为政治家和军事家,毛泽东还是一位有着卓越艺术才华的人。他的诗歌作品流传广泛,其中《沁园春雪》是他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通过诗歌表达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毛泽东展示了他在文学艺术领域的独特天赋。

3、革命精神的传承:

《沁园春雪》代表了毛泽东对革命精神的传承和弘扬。这首诗以雪花为象征,表达了对于光明未来的向往和对于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这种革命精神在当代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激励着中国人民为实现国家繁荣和社会进步而奋斗。

沁园春雪中心思想,主要内容

这首词是1936年2月,毛泽东率军从陕北瓦窑堡出发,准备进入黄河进入山西西部的时候。在袁家沟登山观雪景后作的,1936年10月红军完成了伟大的长征,胜利到达抗日前线的陕北革命根据地,给全国人民极大的鼓舞。年底党中央政治局召开了“瓦窑堡会议”,制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

12月27日,毛泽东又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对当时的形势作了深刻的分析,会上决定渡过黄河东征。

1936年2月,毛泽东便亲自率领红军渡过黄河进行东征,到华北抗日前线对日作战。途经陕北清涧县袁家沟时,适逢大雪。

面对着雪花纷飞的壮丽河山,联系当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毛泽东怀着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雄浑豪放的诗篇,词中以咏雪起兴,赞美祖国的江山,评论祖国的历史,歌颂祖国的今天,憧憬祖国的未来。

扩展资料:

《沁园春·雪》分上下阕。上阕因雪起兴,借雪景抒写情怀。起笔不凡,“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不先写“雪”字,而首推“北国风光”,不仅突出了诗人对北方雪景的感受印象,而且造境独到优雅,可以冠结全篇。接着是对雪景的大笔铺陈,“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大雪覆盖了一切,黄河也失去了滔滔流动貌,无边无际的茫茫雪景。这里“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凸现了北方雪景的深度。

沁园春雪背景

中心思想:《沁园春·雪》的中心思想是表现雪景的壮阔,抒发内心的豪情。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于一炉,意境壮美,气势阪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

主要内容:该词上片描写北国壮丽的雪景,纵横千万里,展示了大气磅礴、旷达豪迈的意境,抒发了词人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下片议论抒情,重点评论历史人物,歌颂当代英雄,抒发无产阶级要做世界的真正主人的豪情壮志。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1936年,红军组织东征部队,准备东渡黄河对日军作战。红军从子长县出发,挺进到清涧县高杰村的袁家沟一带时,部队在这里休整了16天。

2月5日至20日,毛泽东在这里居住期间,曾下过一场大雪,长城内外白雪皑皑,隆起的秦晋高原,冰封雪盖。

天气严寒,连平日奔腾咆哮的黄河都结了一层厚厚的冰,失去了往日的波涛。毛泽东当时住在农民白治民家中,深夜。见此情景,颇有感触,填写了这首词。《沁园春·雪》最早发表于1945年11月14日重庆《新民报晚刊》,后正式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沁园春 雪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创作的一首诗歌,诗中表达了对于祖国的热爱和对于革命的信仰,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但是,这首诗歌的背景也是非常重要的,它与历史有着紧密的联系。

毛泽东的生平

毛泽东是中国***的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革命的领袖之一。他出生于湖南省,早年参加了中国的革命运动,并且在1921年加入了中国***。在中国的革命战争中,毛泽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领导了中国***在军事、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斗争,最终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沁园春雪的创作背景

沁园春雪是在1936年秋天创作的,当时毛泽东正在陕北的延安进行革命活动。他在延安的一个小山庄里,看到了窗外的雪景,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歌。这首诗歌以“沁园春”为题,表达了毛泽东对于祖国的热爱和对于革命的信仰,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沁园春雪的分析

沁园春雪是一首充满力量和感情的诗歌,它表达了毛泽东对于祖国的热爱和对于革命的信仰。在诗歌中,毛泽东用雪花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他把雪花比喻成“天地之间”的“碎片”,表达了自己对于祖国的热爱和对于革命的信仰。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于人民的关怀和爱护,他用“万物之灵”的形象来表达自己对于人民的感情和关怀。

沁园春雪的意义

沁园春雪是一首具有深刻意义的诗歌,它代表了毛泽东对于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和关怀。同时,它也代表了毛泽东对于革命的信仰和决心,它鼓舞了中国人民在革命战争中的斗志和勇气。沁园春雪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它在中国的文化和历史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沁园春雪原文朗诵词_沁园春雪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