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码科技 > 地震等级一共分为几级_地震等级划分

地震等级一共分为几级_地震等级划分

栏目:数码科技

作者:B姐

热度:0

时间:2024-02-29 10:02:21

地震等级一共分为10级。

一、震级定义:

震级是指地震大小,实际上是根据地震波记录测定的一个没有量纲的数值,用来在一定范围内表示各个地震的相对大小,我国一般采用里氏震级,数字越大表明地震越大、释放的能量越多,反之地震越小、释放的能量越少,人类观测史上最大地震是1960年智利大地震(9.5级)。

二、地震等级:

1-4级:属于微震,人们很难感觉到。这种震级的地震通常只能由专业的地震仪器检测出来。

5-6级:属于轻微震,可以被人们感觉到,但很少造成重大的伤亡和破坏。这种震级的地震大约每年会有几十次。

7-8级:属于中等震,会给建筑物和基础设施带来不同程度的破坏,并可能引发山体滑坡、地面裂缝等问题。这种震级的地震每年通常只会发生几次。

9-10级:属于重大震,能够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和伤亡。这种震级的地震极为罕见,通常每几十年才会发生一次。

地震自救措施:

1、保持冷静:

地震发生时,首先要保持冷静,以便更好地判断震动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自救措施。避免在惊慌失措中做出错误的行动。

2、找到避难所:

地震发生时,尽可能迅速地找到一个安全的避难所,如桌子下、门窗边缘、固定的家具等地方,以保护自己不受掉落物品的伤害。

3、防止被困:

如果你被困在建筑物内,尽量保持镇静,并找一个可以提供通风、水源和遮阳等条件的地方。同时,应该及时寻求救援。

4、避免使用电器:

地震发生时,应立即停止使用电器,关闭燃气阀门,以免发生火灾或其他危险。

5、注意自我保护:

地震过后,可能会有很多危险物品或场所存在,如断裂的电线、燃气泄漏等,因此要注意自我保护,在避难所等待相关部门的救援。

如何判断地震等级

一、根据震源深度进行分类:

1、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小于60公里的地震,大多数破坏性地震是浅源地震。

2、中源地震:震源深度为60—300公里。

3、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在300公里以上的地震,到目前为止,世界上纪录到的最深地震的震源深度为786公里。

二、按震级大小分类

1、弱震:震级小于3级的地震。

2、有感地震: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小于或等于4.5级的地震。

3、中强震: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的地震。

4、强震:震级等于或大于6级的地震,其中震级大于或等于8级的叫巨大地震。

扩展资料:

一、传播方式

在地球内部传播的地震波称为体波,分为纵波和横波。

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的波为纵波(P波)。来自地下的纵波引起地面上下颠簸振动。

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的波为横波(S波)。来自地下的横波能引起地面的水平晃动。由于纵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大于横波,所以地震时,纵波总是先到达地表,而横波总落后一步。

这样,发生较大的近震时,一般人们先感到上下颠簸,过数秒到十几秒后才感到有很强的水平晃动。横波是造成破坏的主要原因。

二、地震震级

震级是地震大小的一种度量,根据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分,用“级”来表示。 震级的标度最初是美国地震学家里克特(C.F.Richter)于1935年研究加里福尼亚地方性地震时提出的。

规定以震中距100km处“标准地震仪”(或称“安德生地震仪”、周期0.8s,放大倍数2800,阻尼系数0.8)所记录的水平向最大振幅(单振幅,以μm计)的常用对数为该地震的震级。后来发展为远台及非标准地震仪记录经过换算也可用来确定震级。

震级分面波震级(MS)、体波震级(Mb)、近震震级(ML)等不同类别,彼此之间也可以换算。用里克特的测算办法计算,到2000年已知的最大地震没有超过8.9级的。

最小的地震则已可用高倍率的微震仪测到-3级。按震级的大小又可划分为超微震、微震、弱震(或称小震)、强震(或称中震)和大地震等。

地震等级一共分几级

地震震级是根据地震仪记录的地震波振幅来测定的,一般采用里氏震级标准。震级每相差1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差约30倍。一般将小于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大于、等于1级,小于3级的称为弱震或微震;大于、等于3级,小于4.5级的称为有感地震;

大于、等于4.5级,小于6级的称为中强震;大于、等于6级,小于7级的称为强震 ;大于、等于7级的称为大地震;8级以及8级以上的称为巨大地震。

地震烈度分为12等级:

第一级,人们并未感觉到震动。

第二级,人在高楼才能感觉晃动。

第三级,在地面的室内能感觉到,悬挂对象也晃动。

第四级,连汽车也晃动,严重的话木墙或窗架会出现裂缝。

第五级,容器中的液体溅出,睡觉的人会被震醒,小物体会移位。

第六级,墙上挂的图画会掉下,家具移动,人们会因为害怕纷纷逃到屋外。

第七级,人会站立不稳,池塘出现水波。

第八级,砖石墙部分破裂倒塌,树枝断落。

第九级,是很严重的,地下水管破裂,地面出现裂缝,小建筑物倒塌等等。

第十级,水库出现裂缝、桥梁被破坏,铁路扭曲等。

第十一级,地下水管及阴沟系统全被破坏。

第十二级,全面破坏,连巨石也震动移位。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地震级数

以上内容参考 中国科学院-如何确定地震震级?

什么是抗震等级?地震烈度?震级?

地震震级分为8级,具体如下:

1、一般将小于1级的地震称为超微震。

2、M≥1级,小于3级的称为弱震或微震。

3、M≥3级,小于4.5级的称为有感地震。

4、M≥4.5级,小于6级的称为中强震。

5、M≥6级,小于7级的称为强震(如8·3鲁甸地震,2·6高雄地震)。

6、M≥7级,小于8级的称为大地震(如8.8九寨沟地震,4·14玉树地震,4.20雅安地震,7.18俄罗斯堪察加半岛地震)。

7、8级以及8级以上的称为巨大地震(如5·12汶川地震,3·11日本地震)。

地震的强烈程度:

我国把烈度划分为12度,不同烈度的地震,其影响和破坏大体如下:

Ⅰ度:无感,仅仪器能记录到。

Ⅱ度:个别敏感的人在完全静止中有感。

Ⅲ度:室内少数人在静止中有感,悬挂物轻微摆动。

Ⅳ度:室内大多数人,室外少数人有感,悬挂物摆动,不稳器皿作响。

Ⅴ度:室外大多数人有感,家畜不宁,门窗作响,墙壁表面出现裂纹。

Ⅵ度:人站立不稳,家畜外逃,器皿翻落,简陋棚舍损坏,陡坎滑坡。

Ⅶ度:房屋轻微损坏,牌坊,烟囱损坏,地表出现裂缝及喷沙冒水。

Ⅷ度:房屋多有损坏,少数破坏路基塌方,地下管道破裂。

Ⅸ度:房屋大多数破坏,少数倾倒,牌坊,烟囱等崩塌,铁轨弯曲。

Ⅹ度:房屋倾倒,道路毁坏,山石大量崩塌,水面大浪扑岸。

Ⅺ度:房屋大量倒塌,路基堤岸大段崩毁,地表产生很大变化。

ⅩⅡ度:一切建筑物普遍毁坏,地形剧烈变化动植物遭毁灭。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地震震级

1、抗震等级:是设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按“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根据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等,而采用不同抗震等级进行的具体设计。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抗震等级划分为四级,以表示其很严重、严重、较严重及一般的四个级别

2、地震烈度:是国家主管部门根据地理、地质和历史资料,经科学勘查和验证,对我国主要城市和地区进行的抗震设防与地震分组的经验数值,是地域概念。抗震设防类别分为甲、乙、丁类建筑,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房屋抗震设防烈度一般为8度。

3、震级是表示地震强度所划分的等级,中国把地震划分为六级:小地震3级,有感地震3-4.5级,中强地震4.5-6级,强烈地震6-7级,大地震7-8级,大于8级的为巨大地震。

一防震缝宽度应分别符合下列要求:

1)框架结构(包括设置少量抗震墙的框架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当高度不超过15m时不应小于100mm;高度超过15m时,6度、7度、8度和9度分别每增加高度5m、4m、3m和2m,宜加宽20mm;

2)框架-抗震墙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不应小于本款1)项规定数值的70%,抗震墙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不应小于本款1)项规定数值的50%;且均不宜小于100mm;

3)防震缝两侧结构类型不同时,宜按需要较宽防震缝的结构类型和较低房屋高度确定缝宽。

二 8、9度框架结构房屋防震缝两侧结构层高相差较大时,防震缝两侧框架柱的箍筋应沿房屋全高加密,并可根据需要在缝两侧沿房屋全高各设置不少于两道垂直于防震缝的抗撞墙。抗撞墙的布置宜避免加大扭转效应,其长度可不大于1/2层高,抗震等级可同框架结构;框架构件的内力应按设置和不设置抗撞墙两种计算模型的不利情况取值。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抗震等级

地震等级一共分为几级_地震等级划分